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大量系统集成商生存困难,锂电燃爆特质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盈利难题迟迟不能解决,密集扩产潮下的产能过剩悄然来临。
得益于储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商业模式持续改善、储能标准加快创制,上半年储能产业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反映,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大量系统集成商生存困难,锂电燃爆特质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盈利难题迟迟不能解决,密集扩产潮下的产能过剩悄然来临。
报价持续走低
储能市场表现如何?在日前召开的高工储能产业峰会上,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所长陆少科分享了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87GWh,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230GWh,比年初预期目标上调20GWh左右。其中,电力储能全年预期上调15%,工商业储能全年预期上调超50%,户用储能全年预期下调明显。
陆少科进一步解释称:“上半年工商业储能产业链企业融资金额已超过30亿元,有200多家企业布局,今年是当之无愧的工商业储能元年;用户侧储能方面,去年大量供应商涌入户储市场,叠加欧洲能源价格回落、安装工人缺乏等因素,实际装机量不及预期,企业库存压力较大,户储降温趋势明显。”
国内市场仍主要由新能源配储政策驱动。“整体来看,一季度国内储能累计中标项目超130个,合计约13.5GW/33.2GWh,远超去年同期招标项目量。2022年一个项目参加系统招标的企业数量多为十家、二十家,今年四十、五十家企业竞争是常态。”陆少科认为,一方面,万亿赛道吸引众多玩家布局,市场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从电芯、系统、BMS、PCS到项目招标,各个环节都在降价,企业整体毛利率也在下降,生存压力较大。
《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储能系统投标报价自今年1月开始趋于下降,目前4小时储能系统平均报价已低于1元/Wh。
上游装备企业大族锂电智能装备的副总经理党辉坦言:“储能终端交付压力非常大,装备由原来90天的交付周期缩短至60天,甚至有企业提出45天、30天的交付要求。”
安全与盈利受关
产业快速发展,但安全、盈利等顽疾并没有解决。
在阳光电源解决方案中心高级经理王鑫看来,储能行业安全问题引发的连锁效应巨大。安全不仅是起火安全,还包括并网安全、运维安全、收益安全、人身资产安全等。“某个项目历时180天,反复振荡脱网,最后也没有成功并网,并网安全是较容易被忽视的。某个储能项目并网不足一年,电池剩余容量仅有83.91%,对于场站和业主收益而言,这是隐性安全风险。”
蜂巢能源商储电池客户事业群副总裁邢舟指出:“当前,储能产业企业数量高达8.9万家,仅2022年就新增3.9万家。我们在投标过程中发现,市场越来越注重系统效率,BMS、PCS效率要求均在不断提升。同时,现在市场新入局者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低价竞争,短期业绩带来很多无序竞争。”
盈利同样是储能产业发展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坦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机制难以准确反映新型储能的多重价值,大量新建的储能电站利用率不高,主要依靠政策拉动。电化学储能只用于电量平衡太可惜,还可以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电源、黑启动等多重服务,发挥更大价值。”
“储能需要主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储能利用率,增加收益,促进产业良性循环。”亿纬储能国内区域销售中心总经理刘洪光指出,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将带给储能丰富的交易品种和价值发挥空间。
据高工产研统计,一季度,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足5成,其中户储电池更是低于3成,产业过剩风险凸显。业内认为,未来3年内,储能行业将迎来一轮大洗牌,低端无效产能将被迅速淘汰。
光储一体化成趋势
储能赛道拥挤,还有跨界者在不断涌入。《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风光储一体化招投标项目明显增多。储能已成为新能源企业业绩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头部光伏厂商几乎全部进入储能领域,光储同寿电芯,光储融合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不断涌现,光储一体化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光伏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提前实现了平价上网,现在行业的目标是在2025年至2030年间,实现24小时可调的光储电站平价上网。简单来讲,未来可以用光能和储能联合构建像火电一样24小时可调用、电网友好型的电站。如果这个目标达成,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就会实现。”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指出,光储一体化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光储企业与电网企业的协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实现光伏储能与电网的互补优化,提高新能源消纳效率和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破解光伏储能电网用能不协同的难题。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光储一体化并不是简单地将光伏和储能拼凑起来,而是打通两个平台,在技术上深度融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配置,实现项目整体系统效率最优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从储能产品核心技术来看,光伏厂商切入储能赛道更多是扮演集成商的角色,短时间难以建立全产业链优势。当前,储能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在光储一体化发展趋势之下,势必再次重塑储能行业格局。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能源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西门子能源致力于引领全球能源体系的去碳化,将推广面向未来的多维能源转换系统(Power-to-X),提供风力发电机、制氢电解器、氢燃料燃气轮机、含氢电制燃料合成设备等一系列产品组合,用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推动绿色氢能发展和全球去碳化进程。
2023-11-01 西门子
2022全球前沿科技热点研究:石墨炔、闭环塑料、储能纤维、绿色制氢、零碳排放、微塑料处理等
2023-11-01 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评价中心
本标准规定了液氢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液氢贮罐的设置、罐车和罐式集装箱的运输、吹扫与置换、安全与防护、事故处理的要求。
2023-09-1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4-10-11
2024-10-09
2024-10-09
2024-10-12
2024-10-17
2024-10-23
2024-11-02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