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并没有阻挡各光伏企业的扩产步伐。
2023年,众光伏企业一边不断“预警”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开始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疯狂”扩产,这场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扩产背后,是光伏企业一意孤行盲目内卷,还是别有隐情。
想探究扩产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博弈,还要从各家光伏企业的掀起的持续扩产竞争说起。
PART 1
产业链扩产犹如“军备竞赛”,龙头加码、产能飙升
说到光伏企业扩产,早已经是常规操作,不足为奇。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光伏行业扩产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波涛汹涌。2023年,扩产继续加码,力度之大,使得整个产业链都随之“地动山摇”。
据世纪新能源网部分统计,仅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协鑫、TCL中环、爱旭股份、阿特斯、大全能源等光伏“老玩家”公布的2023年内部分扩产信息,涉及到的已知投资额,就已经达到937亿元,加上未统计到的项目、其他光伏企业的加码跟进项目和“新玩家”带来的产能,保守估计扩产总投资额或超5000亿元。这些扩产项目覆盖了产业链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犹如“军备竞赛”般,整个行业都被裹挟着前行。
2023年SNEC光伏展会期间,隆基绿能掌舵人李振国表示,今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超过700GW的产能,且仍有产能在规划,若不停止,明年年底行业产能规模将达1000GW。
以上数字代表着什么?或许借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才能深刻体会到“产能过剩”的声音来自何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装机容量将达350.6GW,也就是说,国内产能已经数倍于全球装机量。
产能过剩,似乎是整个行业将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一时间,投资者摇头、从业者存疑,就连吃瓜群众都不再淡定。随之而来的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如洪流奔涌般传播,甚嚣尘上。
PART 2
悲观气氛笼罩二级市场,业绩飞天、股价坠地
光伏企业的大规模扩产计划传递到二级市场,引爆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光伏股票未来走势的失望,投资者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不断升级加剧,使得整个二级市场的做空意愿日益浓重。
2023年8月,随着光伏上市企业上半年报表相继发布,各上市企业都交出了半年业绩答卷。纵观整个光伏赛道,高景气期带来的繁荣随处可见,绝大多数光伏企业的答卷令人满意。
根据2023年上半年营收前十的上市光伏企业数据显示,各企业营业收入均颇为亮眼。
通威股份2023年上半年以740.68亿元位居营收额第一,增幅最大的是阳光电源,营收同比增幅达133.06%。
十家企业中,营收超500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通威股份(740.68亿)、隆基绿能(646.52亿)、晶科能源(536.24亿);营收为400-500亿元区间的企业分别为特变电工(497.78亿)、天合光能(493.84亿)、晶澳科技(408.43亿);营收为400亿元以下的企业为TCL中环(348.98亿)、阳光电源(286.22亿)、正泰电器(278.5亿)、阿特斯(261.05亿)。
十家企业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为4498.24亿元,同比提升32.9%。
从营业额增幅来看,各企业均出现正增长,呈稳步提升态势。
通俗来讲,如果说营业收入代表着“卖了多少钱”,那净利润则代表着“赚了多少钱”。显然,净利润才是广大股东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
如果说营业额代表着“赚吆喝”,净利润则代表着“赚金银”,结合两个指标,既“赚吆喝”、又“赚金银”,才是表里如一的绩优企业。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中,通威股份以132.7亿元净利润位列榜首,阳光电源则以383.55%的增幅位列增幅第一。
净利润超排名中,超70亿元的企业分别是通威股份(132.7亿元)、隆基绿能(91.78亿元)、特变电工(74.67亿元);40亿元-50亿元的企业分别是晶澳科技(48.13亿元)、TCl中环(45.36亿元)、三峡能源(45.17亿元)、大全能源(44.26亿元)、阳光电源(43.54亿元);40亿以下的企业为晶科能源(38.43亿元)、天合光能(35.4亿元)。十家企业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之和为599.44亿元,同比增幅25%。
从同比增幅维度来看,有两家企业增幅同比下降,分别是大全能源(-53.53%)和三峡能源(-10.10%)。
大全能源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企业净利润为95.25亿元,面对2023年同期利润的“腰斩”,大全能源作出了如下说明:
2022年,在国家“双碳”战略支持下,光伏产业各环节扩产提速,多晶硅环节虽也在加速扩产,但受制于技术难度大、投资高、项目建设场地受限条件严苛、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影响,扩产进度相对滞后。上下游的产能错配、供求关系变化,使 2022 年多晶硅价格基本处在高位运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加入多晶硅项目建设。
2023年上半年,产业内周期性库存消耗叠加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影响,国内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加,进而导致多晶硅价格的快速回落。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销售力度,积极消化产品库存,其中新疆基地基本实现满销,但受多晶硅价格下跌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从大全能源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销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提升0.59%,可以视为基本持平。但2022年上半年多晶硅单位售价为213.08元/公斤(不含税),而2023年同期多晶硅单位售价为120.5元/公斤(不含税),同比下降-43.44%。因此,在销量基本持平的前提下,单位售价的大幅下降是拖累净利润的主要原因。但是尽管如此,大全能源仍能进入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前十名,盈利能力不言而喻。
盈利能力的提升,本应或多或少地提升二级市场估值,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光伏板块的表现多少让人费解,业绩与股价仿佛如仇人一般,针锋相对、背道而驰。业绩冲天,股价落地,已成普遍现象。
翻看2023年上半年光伏净利TOP10上市企业股市表现,从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6月30日,上文统计的净利润前十光伏上市企业,有8家出现了股价下跌的情况,其中跌幅最小的为晶科能源(-6.76%),跌幅最大的为大全能源(-38.57%)。
股价下跌值最大的是天合光能,从64.5元下跌到42.61元,累计下跌21.89元;股价下跌值最小的是三峡能源,每股股价从5.8元下跌到5.37元,累计下跌0.43元。
股价上涨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特变电子和阳光电源。两家企业股价虽然上涨,但涨幅和涨跌值并不喜人。
上半年,特变电工股价累计上涨3.67%,每股上涨0.79元;阳光电源股价累计上涨1.42%,每股上涨1.63元,这与其超115元的1月份起始价相比,显得不值一提。
投资者对于产能过剩的焦虑,映射到持股意愿层面时,本应会阻止各光伏企业扩大产能的步伐,但事实并非如此,通威股份的操作则成为了一众光伏企业的“态度代言人”。
2023年4月,通威股份公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不超过160亿元资金,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9月27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以估值过低为由,终止160亿元定增计划。
事实上,通威股份的决定不无道理。
通威股份证券部人士曾表示:“公司做此决定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市值存在明显低估,因此继续募资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二是对于该募投项目,公司自有资金已经能够覆盖,无需募资。”
有意思的是,在通威股份停止160亿定增之后,次日收盘价涨幅4%。投资者仿佛在说:“不谈扩充产能,咱们还是好兄弟。”
然而,在通威股份发布的公告中却明确表示:不会停下相关项目扩产脚步,扩产资金将通过企业自行解决。
但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看来,此举无异于“一意孤行”,“违背企业良性发展规律”。事实真的如此?还是另有隐情?真相或许没有投资者想象得那么简单。
PART 3
扩产竞赛仅是大战前伏笔,大洗牌时代或将至
企业逐利,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不会有没头没脑地扩产。钱多、内卷,不是企业执着扩产的防弹衣。
老牌光伏企业的持续相继扩产,更加说明其中另有隐情。
近几年,跨界企业不断入局光伏产业链,企图瓜分利益蛋糕,这或许是深耕光伏领域的老牌光伏企业不能接受的事情。
回想中国光伏发展之路,老牌光伏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双反”、“531”等坎坷洗礼,一路跌跌撞撞,几经危机。其间目睹兄弟企业相继倒下,先驱们几乎都成了“先烈”。作为历经百战,走到现今的“幸存者”,从培养人才到技术攻关,从转战海外到回归A股,拼尽全力才艰难行至产业高景气周期的“风口”,怎么能够允许跨界者轻易“摘桃子”。
或许在老牌光伏企业眼中,扩产,只是大战前的前奏。这一战,事关一场场硬仗塑造的尊严、事关一次次超越获得的荣誉、事关一幕幕构想描绘的愿景,因此不容有失。
光伏企业扩产的背后,绝非简单粗暴地“一意孤行”,或许与以下战略意图有关(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构筑产能行业壁垒
对于老牌光伏企业来说,多年来辛苦塑造的口碑十分不易,也成为了竞争优势之一。产能的扩大,更能牢牢锁定客户,避免出现因产能不足,市场被抢走的悲剧发生。
在任何一个领域,大产能通常佐证着企业实力,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形象,获取“大厂”标签。
在买家看来,与大厂合作,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使售后环节更有保障。尤其是在签订巨量采购协议之时,买家最看重的指标之一就是供货速度,早一天并网,早一天赢利是不变定律。因产能不足,无法按期交货的企业,恐怕只能错失大单。
另外,随着全球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需求量井喷不无可能,届时原有产能势必无法满足要求,新入场玩家则可以分走蛋糕,并为自己积累生存下去的资本。
老牌光伏企业未雨绸缪,预判扩产,压缩新玩家发展、生存空间,则属于前瞻性布局,不无道理。
亦或者,头部老牌企业压根就没把新玩家的新增产能算入市场总产能。也就是说,头部老牌企业只是考虑了自身产能能否保住现有市场占有率,并实现稳步攀升。至于行业产能是多少,并不重要。
竞争就有淘汰,你好我好,大家都有“饭”吃的局面不会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能者活,败者汰”的残酷现实。抢到嘴里的才是肉,我管你其他人产能是多是少,抢到份额,活下来,才是王道。
再退一步,另一方面,投产的设计最高产能不等于实际产能,企业很少火力全开、100%按设计最高产能生产。而是可以通过调控实际产能,来决定产品产量。
2.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
要谈及产能是否过剩,首先要弄清楚,产能指的是什么?其实,广义上的产能,包括了落后技术产能和正在规划、未投产的同等技术产能和先进技术产能。其中落后技术产能在先进技术产能投产后,将完成历史使命,慢慢退出舞台,届时广义产能将会进行“减员”。但大多数统计口径只是将计划中的先进产能简单计入到广义产能之中,忽略了落后产能离场后带来的产能降低,形成了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的主观表述。
大尺寸硅片替代小尺寸硅片、N型电池替代P型电池、XBC电池“升级”N(P)型电池,都属于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的范畴。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分析,TOPCon电池、HJT(异质结)电池、XBC电池的市场占比将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应的PERC电池、BSF电池、MWT电池,市场占比将逐渐降低,直到退出市场。
一增一减之下,真实产能是否真的如坊间传言的那般过剩呢?懂的都懂。
以扩产之名上马先进产能,能够使企业以技术迭代的方式抢占市场先机,从容面对将要到来的新一轮“纷争”。
3.摊薄成本清洗战场
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价格永远是买家最为关心的采购因素之一。价格战则由此引发,虽然简单粗暴,但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
想要顶住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并且取得胜利,摊薄成本是重中之重。而摊薄成本的最简单方式则是扩产。
从理论上来说,产能越大,成本就会越低,其实很容易理解。
举个例子:某作者想出版一本书,印刷1000本,假定出版社报价5元/本,合计5000元。作者提出能否优惠,出版社答:“便宜不了,出版1本也是5000元。你要是出版5000本,可以每本3元。”
其实,出版社并非置气抬杠,而是出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均需要分摊到每本书中,所以哪怕是只印刷1本书,所有成本均要打入到这本书中,但如果印刷数量提升,将摊薄成本,因此印刷本数越多,每本书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售价就可以设置得更低。
在光伏战场,价格战早已打响,想要摊薄成本,扩产是最有效的方式。
数据显示,以组件环节为例,主流品种的组件自2020年11月份左右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当时价格为每瓦2元左右。而到2023年10月中旬,价格已经下探到每瓦1.2元以下,产能的不断扩大,功不可没。
组件只是光伏产业链价格战的缩影,其他环节也在进行着价格战,在此就不再详述。
对于老牌光伏企业而言,价格战虽然是无奈之选,但不失为是一把清场利刃,助力企业取得最后的胜利。当然,在挥舞清场利刃过程中也要承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BUFF附加的痛苦,短期亏损,难以避免。
豆豆所著《遥远的救世主》中有这样一句话:“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因此,通过扩大产能摊薄成本,是能否在这场价格战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在一波紧接一波的价格大战中,胜利往往属于成本更低的那一方。挺得住的,才是赢家。
在2023年SNEC大会上,李振国表示:虽然行业洗牌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风险,但隆基也已经在为“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进行备战,目前隆基现金账面已经储备了约500亿元的现金,最近还准备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做GDR的增发,希望可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李振国如是说。
无独有偶,据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通威、天合、晶科、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等老牌光伏企业也纷纷储备了120-330亿的货币资金。
是否意味着,尽管这场价格之战无可避免,但或许已分高下。
无论投资者能否客观、冷静看待光伏赛道的成长与估值,这个光伏行业的高景气期都已然是“多事之秋”。与那些想依靠擦边光伏概念抬高估值赚取利好、审时度势跨界赚取快钱的企业相比,老牌光伏企业则平添了一份光伏情怀和行业责任心。在这场硬仗中,希望由老牌光伏企业组成的防御军团,能够引领中国光伏产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光伏的NO.1宝座上空,永远飘扬着一抹五星中国红。
本文内容来源于:世纪新能源团队,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纷纷在大楼屋顶安装起了光伏电站,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2023-11-01 光伏联播
贵州加速建设新能源电池研发基地,推动智能光伏创新突破;湖南湘潭力争打造全国一流能源互联网示范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日本积极布局下一代光伏电池,致力于发展钙钛矿技术。
2023-11-01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05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