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赛迪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一份关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新型储能国内外政策动态、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等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重点内容:分析了政策动态和形势,梳理了产业规模、产业链及投资、技术、成本、布局等发展情况,列举了市场应用情况和10个典型案例,从产业供给、市场需求等6方面分析了发展趋势和路径,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示范牵引等建议。
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新增长点
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2023年1-8月全国鲤电池总产量超过580GWh,同比增长37%
鲤电池作为外贸“新三样”产品之一,2023年1-8月出口额同比增长约42%,福建、广东、江苏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位居前三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初具规模,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技术水准处于领先水平。
(二)产业链及投资
锂电储能产业链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度快速攀升
关键材料供给保持稳定增长。鲤电池一阶材料环节,2023年1-8月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约为140万吨,95万吨,93亿平方米、62万吨。二阶材料环节,2023年1-8月碳酸理、氢氧化钾产量分别达29.5万吨19万吨,电池级碳酸理、电池级氢氧化理(微粉级)均价分别为27.1万元/吨、26.5万元/吨
新型储能企业数量快速攀升。据中电联和毕马威统计,2022年成立了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是2021年的5.8倍。从地域分布看,广东、江苏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22年新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分别为4044、3225家,居全国前两位
新型储能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2022年新型储能行全年融资交易249笔,融资规模为494亿元,融资金额是2019年的16倍,2022年新型诸能行业A轮和B轮融资金额325亿元。从区域看,2022年广东省储能行业融资数量67笔,融资金额135亿元,融资数量和金额上都超过其他省份
(三)技术进步
多维度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支撑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电芯: 300Ah+电芯赛道百家争鸣,大容量电芯的降本增效优势显著。560Ah产品原型样件已推出。循环寿命普遍达到8000次,12000次超长寿命产品完成开发
储能系统多维度安全防护: 本体电芯材料、工艺、结构多方优化;消防介质的革新与PACK级精细化设计;温控技术从风冷到液冷、浸没式、无空调冷却的升级;远程控制、AI等数字技术的投入提升系统安全预警能力。
变流器: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电池单族能量控制、数字智能化管理实现灵活部署、平滑扩容。高压级联技术提高单台储能变流器功率、提高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储能集成技术:由集中式升级到集散式,再发展到分散式,通过在直流侧进行并联汇流后通过PCS进行逆变解决系统效率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高的问题,通过高灵活度解决用户侧储能系统痛点。
2023年以来,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产能快速释放以及技术迭代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储能电池系统和EPC中标价格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9月,储能系统中标价格比2022年降低近30%。最低价格下探至0.9元/Wh左右,行业充分竞争,为更好解决商业化应用盈利问题奠定基础。
(四)产业布局
锂电储能产业布局集中度不断提升
从锂电产业规模看,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省份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新型储能产业基础好,覆盖了储能电池材料制备、电芯和电池封装、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和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整体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备全球竞争力。
广东深圳已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鲤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群。珠海、广州、惠州等地理电池产业蓬勃发展。(部分内容)
本文内容来源于:赛迪智库,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3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
点击下方按钮直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