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属于用户侧应用场景,主要是以节约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工商业及家庭用户提供峰谷套利、减小峰值容量、参与需求侧响应等服务。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削峰填谷和峰谷电价差以及需量管理和电力辅助服务等,政策推动是关键前提,市场机制构建才能跟进完善。有测算表明,当峰谷电价差达到0.7元/kWh,投资工商业储能从经济上讲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我国已经从政策上进一步松绑,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导入分时电价机制,《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的发布为形成有效的市场化分时电价信号,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创造了条件,用户侧配储经济性支持得到政策性保障;2023年以来,地方政策更是给予大力扶持,陆续有山东、福建、湖北等地出台分时电价政策,不断拉开峰谷电价差,“两充两放”地区渗透率快速提高,乃至“三充三放”成为可能,工商业储能收益率迎来显著提升机遇。
根据CNESA数据,我国新型储能持续高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 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容量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5.3GW/53.4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267%,新增投运电力储能(含抽蓄、新型储能及熔融盐储热)项目装机规模13.2GW,同比增长87%,新增装机主要来自锂电池,占比达到93%,其中,新型储能项目新增投运装机规模12.3GW/25.5GWh,同比增长925%/920%,新增规划/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规模102.8GW/240.8GWh,如果第四季度能完成10%,年内装机将达到49.6GWh,三倍于上年装机水平。
业界普遍认为,2023年是中国工商业储能的元年,工商业储能爆发可期。高工产研(GGII)预计,2023全年工商业储能出货量将达8GWh,同比增长300%。东吴证券则认为,从短期看,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补贴政策完善,将带动工商储需求迸发。预计2023/2025年工商储新增装机达4.1/15.9GWh,2022-2025年CAGR约158%。国海证券预测,工商业储能渗透率有望随收入端和成本端的双重利好提升,2023-2025年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分别为8GWh/13GWh/21GWh,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00.0%/62.5%/61.5%,对应2022-2025年3年CAGR为119%。长期看,能源结构调整方兴未艾,目前政策已经支持工商储通过虚拟电厂(VPP)以聚合方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虚拟电厂的兴起亦可望带来边际增量,工商储市场空间广阔,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可望达到100GWh+。从市场空间看,国海证券预测,2023年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10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252亿元,对应2023-2025年3年CAGR为108%。
一方面,我国工商业用电需求居高不下,中国工业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66%,其中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而限电政策催生工商业用户对备用电源的强烈需求,工商业储能系统或将成为解决工商业用电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量高增,双碳背景下对绿色能源更大的需求使得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快速提升,有望带动光伏配储需求,从而促使新增工商业光伏配储装机量高增。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现光伏新增装机142.56GW,比上年同期增长84.32GW,同比增长144.78%,新增量与去年全年的光伏装机量87.41GW,几乎持平! 预计2023年全年可达170GW-172GW。
我国工商业储能系统产业链基本完善,与大储、户储同源。工商业储能系统构成与储能电站基本一致,要求较储能电站更低。工商业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模组、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EMS(能量管理系统)、温控消防系统、汇流柜及其他配件等构成。工商业储能系统常用于 30kW 以上的应用场景,产品形态主要有标准柜式和集装箱式两种,中小型工商储采用储能一体柜型,大型工商储采用储能集装箱型。但对于MW级别的大工业用户,其配置与储能电站一致。由于容量小、功能需求简单,工商业储能系统在电池响应速度、BMS 和 EMS 管理要求等方面要求均低于储能电站。
从系统集成上看,工商储相比大储的集成度要高,系统均进行模块化设计,系统电压和容量可灵活配置。国内主流产品容量170-220kWh,同时搭配70-110kW的功率配置,而出口的工商储多以300+kWh产品为主。部分企业主推1000kWh产品,主要瞄准园区等客户。工商储电池基本上与大储无差别,两者产线可相互切换。工商储和大储电池均选用280Ah+铁锂电芯。大储集成商采购规模大,议价权更高,因此相比工商储采购价格更低。今年锂价的大幅回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储能经济性和需求弹性,锂价目前已回落至10-15万元/吨左右,铁锂电芯成本进一步降至0.35-0.40元/Wh。此外,钠电池放量后亦具备成本优势,未来或成为铁锂电池的有效补充。钠电池原材料来源广泛,其中聚阴离子体系兼具成本和循环优势,放量后成本预计0.25-0.30元/Wh,比铁锂低30%+,循环可达8000次以上,成为未来工商储用电芯的有效补充。
与此同时,我国虚拟电厂建设开始不断推进,工商业储能是虚拟电厂的关键一环和体现其灵活性调节资源的核心资产,有望借助虚拟电厂拓展盈利模式,积极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尽管我国储能行业整体发展渐成规模,但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对经济性条件敏感,投资回报尚难以预计。可以说,我国工商业储能还处于 0-1 的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成形打开,但因生产制造的硬性壁垒不高,更多在于渠道、资源、运营、安全、服务、品牌等软性壁垒,需要一个长期的成长推动和洗牌过程,行业集中度才能显现端倪。从未来技术发展态势看,光储端信协同发展力度加大,控制策略至关重要,AI和算法能力将成为工商业储能企业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所在。
国内从事工商业储能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电池和PCS厂商纷纷横向拓展工商储市场,既有大储及户储者不断布局,也有光伏企业延展者,甚或相关跨界者。现阶段规模较大的工商业储能企业包括阳光电源、固德威、德业股份、艾罗新能源、时代星云、沃太能源、库博能源、奇点能源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布局工商业储能的企业已超百家,华东和华南区域分布居多,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企业排名靠前。这些省份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基础,补贴政策和电力政策下经济性较强,投资回报周期3-6年,也是国内工商业储能需求的主要市场。
国内重点工商业储能企业及其典型产品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根据网络相关信息整理,表中排序不涉及行业企业排名。
本文内容来源于:现代制造 ,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2年,我国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并提出分阶段的氢能产业发展目标,规划至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2023-12-06 CGTN
陶氏化学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日前表示,“氢气,以及碳捕集和封存对于化工业和其他能源密集型行业全面脱碳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氢气和CCS,就无法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特别是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因为在向净零排放过渡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能源密集型材料。如果想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多晶硅,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就要使用大量能源”。
2023-11-28 中国石化报
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系统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2023-11-25 《人民日报》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