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2024年4月15日电 (周亚强 李明慧)15日,全球第二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丹麦籍“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靠泊天津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该轮是首艘停靠天津港的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东疆边检站提供“智慧方案”保障其顺畅通关。
4月15日,全球第二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丹麦籍“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靠泊天津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图为东疆边检站自主研发的梯口监护智能机器人在码头“执勤”。
据了解,“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长350米,宽53米,总吨172093,载箱量16592TEU,配备双燃料发动机,以甲醇为主燃料,其4月初在日本横滨举行命名仪式后,启航前往上海和天津,是马士基18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队中的第二艘,该系列船舶陆续投入运营是马士基等航运巨头进行海运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
“我们制定‘一船一策’方案,优化勤务组织、细化工作措施,提前掌握航行动态、主动对接通关需求,确保船舶顺利靠港、及时作业。”据介绍,与此同时,东疆边检站自主研发的梯口监护智能机器人正在天津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执勤”。
该机器人由东疆边检站联合高科技企业针对海港船舶梯口监护细分场景开发,目前仍在试运行阶段,可实现24小时无人化监管与值守,且不受天气和环境的限制,能够更快速、准确地监测上下船人员,在大幅降低各项成本开支的同时,有效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度。此外,东疆边检站利用智能视频监控和证件识别功能,强化口岸限定区域24小时全天候管理,为天津智慧码头注入了口岸安全管控的绿色、智慧、高效“边检方案”。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本文在阐述绿氢供应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绿氢供应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如绿氢资源与需求空间分布不匹配、绿氢生产与消费时间特性不匹配、现有体制机制及标准与绿氢供应体系不匹配;凝练了强化氢储运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加快氢储运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氢储运装备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等重点研究方向,力求以氢储运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支撑绿氢供应体系建设。
2024-04-16 中国工程科学
4月10日-4月13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以“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 开创能源转型新格局”为主题。今年储能展上,远景储能以“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储能解决方案”为核心,在十余场论坛演讲及展台活动中,向超过十万专业观众全面呈现了350Ah超高能量密度储能专用电芯、全球首个“交直一体”5.6MWh储能系统、EnOS储能管理平台、生成式电网技术及全球首批碳中和认证储能系统。
2024-04-16 国际能源网
近日,比亚迪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澳科技”)在深圳比亚迪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晶澳科技执行总裁杨爱青见证仪式;比亚迪储能副总经理张金龙、晶澳科技副总裁、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李栋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比亚迪储能家储产品线总监姜锋、晶澳科技助理总裁张凤海出席仪式。
2024-04-17 比亚迪储能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21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