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局面,中国越来越容易受到全球 动荡局势的影响。根据“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网站的统计,从2010年到2024年9月,全球范围内 共实施了14,797项贸易干预措施1 ,而且自2018年以来此类 措施出台速度越来越快。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出口补贴、贸 易保护措施、关税措施、贸易相关的投资限制等。其中,美国出台了2,164项措施,本身受到3,785项措施的限制;相比之下,中国出台了561项措施,但受到5,378项措施的影响, 全球最多。
新一届美国政府预计将会采取更为激进的贸易与投资限制措施,尤其会针对中国。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在更大 范围内偏离全球化的、制度性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 序。“美国优先”,“削弱美国最大对手的实力”等原则将会催 生一系列单边组合拳,可能会导致中国商品遭遇更高的关税 和更多禁令;技术出口禁令的范围也可能从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拓展到更大的领域。这样的场景将会加剧全球两个 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态势,扰乱全球贸易网络,带来两国 在技术和生产领域的“脱钩断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模式正在转型,主要围绕着三 个维度展开:目的地、产品和贸易模式。
目的地转型:走向全球南方和欧洲市场 近年来,中国战略性地将贸易和投资重点转向了全球南方市 场,未来全球南方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将不断显现。在逐年 上升的贸易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对全球南方、“ 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建设,例如港口是重要的合作纽带 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网络已覆盖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 口,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全球南方国家。中国承担了众多港口 的建设工程,并获得一些重要港口的经营权。这些工程包括从融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等多项服务。越来越多的全球南 方国家成为了中国的出口市场,不仅帮助中国减少了对传统 贸易市场的依赖,还可以让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具备更大灵活性。
虽然最近几年里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但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在货物贸易方面,尽管欧盟在尝试降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但中国仍然是欧盟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与此相反,在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欧盟始终对中国保持顺差。此外,随着美国即 将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孤立主义势必重新兴起,中欧经贸合作可能会获得新的推动力,机会窗口将重新打开,让中国 与欧盟继续保持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产品转型:从“老三样”到下一代“新三样”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设计与制造的高价值、高科技产品得到 全球认可,推动中国向价值链的上游迁移。以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逐渐取代服装、家具、 家电这“老三样”,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2024年 前三季度里,“新三样”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 海外收入7578.3亿人民币,占同期出口总金额的4.1%,远高 于2020年时的1.5%。我们可预计这一模式可能在未来几年 里进一步过渡到下一代“新三样”,如与能源转型、半导体、 高端制造相关的产品。中国出口目的地重心将由全球北方传 统市场逐步转向全球南方国家。随着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 口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将超越“全球工厂”的定位,成为全世界创新与科技驱动领域的领导者。
然而,在短期内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措施。例如 美国将大概率提高中国商品关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开征高 额关税,后续还可能开展对中国风力发电机的调查,一些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也开启了对中国电商平 台的限制等。此外,一些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也可能放缓。 进入2025年,上述因素可能会对中国出口形势构成挑战。
模式转型:新全球化路径 随着传统的出口模式不断遇到挑战,国内需求持续低迷,中 国需要寻找新的全球化模式。在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国 外建设生产与物流基地,服务海外市场。在2023年,中国的 境外绿地投资金额较前一年翻了三倍,达到了1600亿美 元,占当年全球总数的11.6%。现在,中国的全球化拓展已经在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落地生根,例如越南、墨西哥、沙特、埃及、摩洛哥、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和塞尔维亚。
当前,面对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绿地投资可通过创造 本地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方式,缓和贸易所带来 的冲突。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并不是近些年的新发明,1980年代日本汽车行业发展同样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本田、日产、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通过到北美和欧洲落地建厂, 以投资的方式减少了贸易摩擦。当下,欧洲的“技术民族主义”和绿色转型需求正在吸引更多的中国绿地投资,许多中国企业在努力融入本地化的电池和电动车产业链。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企业在西半球建立起了横跨欧洲和非洲 的电池生产流程,顺畅覆盖从原材料开采加工、生产到终端市场销售的全部环节。这一变化将建立起一条与现有的路 线完全不同的产业链和贸易路线,它将揭开世界贸易发展的 全新篇章。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技术与装备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预见2025》
点击下方按钮直接下载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