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解槽技术路线与价格总体趋势
1. 碱性电解槽(ALK)
2024年价格区间
系统均价
1400元/kW(约1.4元/W),较2023年下降6.7%。
单槽(不含电源)价格:400万元/台(5MW功率对应单价约0.8元/W),完整系统(含气液分离、纯化等)价格550-600万元/套(约1.1-1.2元/W)。
中能建2024年集采中标均价:600万元/套(含气液分离和纯化,不含电源)。
价格驱动因素
规模化项目占比提升(如中能建松原项目320MW订单),通过“多对一”方案节省气液分离成本20%-30%。
核心材料(电极、隔膜)成本占比超70%,技术迭代(如高电流密度电极)进一步推动降本。
2.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
系统均价:6300元/kW(约6.3元/W),同比降幅显著。
单槽采购最低价:160万元/MW(科研用途,非商用)。
中能建集采中标价:535万元/MW(约5.35元/W),较2023年降幅达19.97%。
降价原因:
国产化替代加速(如双极板、膜电极成本降低30%-50%)。
企业间价格战激烈,60余家厂商竞争有限订单。
二、不同规模项目的单价对比
大型项目(≥50MW)
碱性电解槽系统均价降至1.2-1.3元/W(含电源及辅助设备)。
PEM系统单价降至5.5元/W以下(含BOP组件)。
2024年6个超50MW项目贡献1035MW需求(占总规模70%),规模化效应显著。
单价优势:
中小型项目(<50MW)
碱性电解槽单价:1.5-1.7元/W(含电源及分离纯化设备)。
PEM电解槽单价:6.0-6.8元/W(含系统集成)。
三、价格波动与成本结构分析
碱性电解槽成本拆解(以1000标方/5MW为例):
端压板及极板:35%
电极(阴极/阳极网):25%
隔膜:13%
其他(气液分离、电源等):27%
总成本:约400万元/台(不含电源),系统总成本约550-600万元/套。
PEM电解槽成本优化路径:
膜电极:贵金属载量降低40%(如Ir载量从1.3mg/cm²降至0.86mg/cm²)。
电流密度提升:从1A/cm²提升至2-3A/cm²,材料用量减少50%。
四、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企业集中度:
2024年碱性电解槽CR5(前五企业市占率)为55%,较2023年下降5%。
中标头部企业:阳光氢能、派瑞氢能、隆基氢能等。
风险与挑战:
低价竞争导致质量隐患(如材料标准降低)。
绿氢项目运行效率不足,需求释放延迟。
五、未来价格预测
碱性电解槽:
2025年预计价格趋稳(1.3-1.5元/W),接近成本线,降本空间有限。
PEM电解槽:
若技术突破(如贵金属替代),2025年单价或降至4.5-5.0元/W。
数据来源:香橙会研究院、能景EnerScen、高工氢电等公开招标信息及行业报告。
备注:以上价格因招标范围(是否含电源、BOP等)及技术要求差异存在波动,建议结合具体项目需求进一步分析。
本文内容来源于氢链2040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中能建与上海交大携手推动AEM制氢示范项目;年产氢1800吨!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清洁氢项目接电成功;
2025-03-13 公开信息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21
2025-03-25
2025-04-02
2025-03-17
2025-03-27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