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多元应用场景、全球氢能供应体系等主题,探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悉,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过5000万吨,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建成加氢站超过540座,占全球的40%;全国氢能生产侧价格降至每公斤28元,消费侧价格降至每公斤48.6元,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3.7%;现有2.7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运行,主要是商用车,占全球的28.4%;我国已形成绿氢产能12万吨,占全球比重近50%。预计可以完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
经过“十四五”时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我国氢能正从试点示范逐步进入有序破局和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十五五”及未来一个时期,要聚集规模化制储输用主要环节和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场景导向”的科技攻关,通过场景需求倒逼科技创新,形成“研发-示范-迭代”的良性循环。要统筹好新能源技术发展与氢能技术创新,重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
目前,氢能产业正处在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关键阶段。政策支持对氢能发展仍至关重要,应加强政策统筹协调,通过政策精准赋能,降低市场主体风险,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要创新绿氢优先消纳机制,加大多领域利用绿氢的力度,科学开展氢能碳减排效应核算与认证,探索构建氢能绿色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行业标准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谈及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会嘉宾指出,氢能正成为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更好地开展多方式多领域氢能产业和技术合作,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取得更大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做出更大贡献,提供有益方案。
在新品发布环节,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额定功率达240千瓦的VL Ⅳ-240燃料电池系统,额定点效率突破49%,适配49吨氢能重卡,显著提升运营经济性;广东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氨转氢、氢转氨两大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转化与能耗大幅降低;佛山仙湖实验室与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电化学氢纯化发生器”,具备高回收率、低能耗与高压产氢等优势,为氢能产业链提供高效纯化方案。
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测试中心正式投用“CMA+CNAS双认证”检测平台。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测试中心正式投用“CMA+CNAS双认证”检测平台,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同时具备国家与国际认证资质的氢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实现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检测能力覆盖。
在模式创新方面,南海区率先发布《氢农业“十品百亩万顷”验证推广计划工作方案》与《氢能两轮车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氢能在农业与民生出行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福联氨氢建设的全国首个商业化氨分解制加氢一体站正式启用,标志着氨氢能源在储运环节实现关键突破。
在项目签约环节,涵盖装备制造、能源合作、示范应用等多个维度。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与正泰新能科技签署“光电氢储充”项目,推动能源系统集成创新;与上海重塑能源签约建设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打造电堆生产全国总部;佛山仙湖实验室与广东环华氢能合作建设液流电池双极板生产基地,填补区域核心部件产能空白。一系列项目签约,共同构建起覆盖“制储输用”各环节的氢能产业生态,为区域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5-11-11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2025-11-05
2025-11-10
2025-11-14
2025-11-11
2025-11-17
2025-11-14
2025-11-04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