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储能行业正处于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
内卷加速,大容量电芯、液冷技术、长时储能快速崛起,当前的新型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周期。
身处其中的行业人士或许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和专家们时常也会就某种技术展开激烈的交锋。这也说明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前景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争论才有发展,有质疑才会进步。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2024年能否继续维持如此的高增长?行业上下要做好充分准备。
技术一 大电芯的终点在哪里
280Ah电芯的问世,开启了锂电储能大电芯时代。而280Ah是从大客车借鉴而来,市场上仍旧缺乏真正的储能电池。
5月的SNEC展会上,兰钧新能源发布了国内首个314Ah储能电芯。下半年尤其是宁德时代宣布量产314Ah电芯以来,很多厂商选择了跟进。314Ah之所以成为主流,与国内的政策密不可分,314Ah恰好组成直流侧5MWh电池子阵,超配量最少。
2023年年底,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正在启动量产530Ah电芯。但据了解,宁德时代已经停止了530Ah电芯的开发,正在研究其它型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280到314仍属于微创新,并没有质的变化。如果从300+再次升级,可能将达到磷酸铁锂的现有材料体系极限。下一代具体由哪个型号主导,要从电力到储能系统来推导。
技术二 组串式、高压级方案份额有望提升
2023年,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也开始多样化,如组串式、高压级联等需求开始在央企集采需求中体现。
华能集团2023-2024年储能系统集采中,明确提出采购1.5GWh的分散式、组串式储能系统。这是五大电力央企首次在集采中提出组串式采购需求。中标人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串式、高压级联方案市场份额开始攀升,与国内的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从新能源强配转向共享储能和独立储能,业主开始关注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系统效率更高的组串式和高压级联方案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技术三 台区储能发展有望提速
2023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形势一片大好,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约96GW。与此同时,备案难的问题却愈演愈烈,消纳容量告急的“红区”也越来越多。
按15%/2h的配储比例,分布式光伏单瓦成本增加0.4-0.5元,若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做支撑,当前应用并不乐观。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认为,分布式台区配储模式之所以不需要新能源企业承担相关的成本,核心就是通过成本转移,削减终端开发的业务费来投资储能。
目前,风电、光伏都能做到25年的寿命,储能在生命周期中至少需要换一次储能电池,大大增加了系统成本。
目前预锂技术主要包括负极化学预锂化、负极电化学预锂化、负极物理接触预锂化及正极添加剂预锂化,其中正极预锂化环境要求低,直接使用常规匀浆工艺即可实现活性锂补充,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预锂化技术。
锂电池的各项性能的突破以及更低的成本是业内人士的不断追求,预锂技术无疑成为一个新的战场,而其是否会打开磷酸铁锂材料的第二成长曲线?谁又能从这场角逐中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技术五 光储直柔能否加速放量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转型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
光储直柔是包含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最早由清华大学江亿院士主导提出。
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该《方案》的印发,将“光储直柔”技术带到了聚光灯下。
一方面,缺少光储直柔减碳的定量评估、无法核算为电网调节的贡献。另一方面,有关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产品标准、设计标准、运行标准、评价标准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技术六 长时储能谁能胜出
业界普遍认为,长时储能是持续放电时间大于4小时的储能技术。
2023年以来,液流电池开始“升温”。2023上半年液流电池这个细分赛道的融资总额已超过2022年长时储能赛道的总融资。并且在央企中核汇能、国家电投的集采中,液流电池的采购规模都在GWh级别。
在长时储能巨大需求下,如今作为主流储能路线的锂电池储能路线,其“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或面临挑战。
在这个漫长赛道上,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都在积蓄力量,究竟谁将成为最终的王者,目前还很难判断。
技术七 AI数字化“钱景”如何
AI大模型将重塑千行百业。当储能技术与人工智能相遇,一场能源革命即将来临。
2023年4月下旬,我国首个大规模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南方电网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XS-1000D投入运行。
数字化和AI确实为储能打开了更多可能性。相比传统AI算法,大模型的区别在于通过海量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精确度,将持续推动产品和系统的智能化与降本增效。
技术八 铅碳储能何去何从
沉寂已久的铅碳储能在2023年有了回暖的迹象。国内储能市场各类型项目招投标中,铅碳电池身影也频频出现。
铅碳电池业界并不陌生,之前主打铅碳储能的是南都电源,凭借用户侧储能“投资+运营”的模式,南都电源在2017、2018连续两年储能装机位居国内第一。
有储能从业者这样形容,“就如在移动电话尚未普及之前,铅炭有点像BP机,其实只是一个过渡产品,终究将被替代。”
铅碳电池是“回春”还是“诈尸”?相信时间会很快给出答案。
技术九 碳化硅替代IGBT面临哪些挑战
近两年,包括汽车、太阳能、储能等应用领域纷纷加大碳化硅应用,鉴于SiC材料的优越特性,行业客户对SiC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全球主要的SiC厂商如英飞凌、ST和安森美等都在大举扩产建能。
据了解,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碳化硅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单价成本虽然会上升,但系统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技术十 高电压持续演进
在光伏行业,2015年伊始,1500V电压在国内开始普及,2020年,光伏系统已基本实现了从1000V到1500V的全部切换。
目前,1500V大储机型成为行业标配,之前的1000V方案基本已经被取代。
同样在去年,新锐储能PCS厂商京清数电推出了2000V储能变流器,这表明行业在电压水平方面的发展已经向更高水平迈进。从PCS的应用角度来看,高电压PCS也意味着成本更低,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成本优化。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犹他大学在TiFe合金储氢性能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技术突破:(1)TiFe0.9和TiFe0.95在室温下可活化,其吸氢动力学可在几个加氢循环内得到改善;
2024-02-22 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
非裂解型化学吸附固态储氢材料能够同时兼具化学反应型储氢材料(例如MgH2,LiBH4等)高储氢密度以及物理吸附型储氢材料(例如多孔碳,石墨烯等)优异的动力学性能的双重优点。
2024-02-22 西安工业大学
储存电能就需要一种介质或容器,而电池就正是把电能储存起来的容器。一般在光伏储能系统中主要用到两大类的电池,即铅酸类电池和锂电池。
2024-02-21 新能源技术与企管\程冰蕾
2024-11-02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1-20
2024-10-26
2024-11-05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