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制氢技术是什么?
生物质制氢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包括热化学法(如催化气化、热解、生物油重整)和生物法(如暗厌氧发酵、光合生物制氢、复合生物制氢),面临成本和纯度挑战。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生成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排泄物和代谢产物。生物质能则是一种能量形式,通过生物体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生物体中。由于其可再生特性且资源广泛,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仅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可用于能源的资源量就可达2.8亿至3.5亿吨。尽管生物质使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但其二氧化碳排放源自大气,因此不会增加额外的碳排放量。
生物质制氢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有两大类技术:热化学法制氢和生物法制氢。
热化学法制氢
热化学法制氢包括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生物质热解制氢、生物油重整制氢等。生物质首先被转化为甲醇、乙醇,然后通过蒸汽重整生成氢气是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将生物质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等介质中加热至800~900℃,使其分解生成氢气、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其关键在于提高氢气的产量,减少焦油等杂质的生成。该过程中产生的微量杂质(如H2S、HCl、碱金属、重金属等)需通过吸附剂加以处理。
(图: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流程)
生物质热解制氢:在缺氧或少量供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将生物质的大分子碳氢化合物断裂,生成焦油、一氧化碳、氢气等产物。通过二次催化裂解焦油可进一步生成氢气。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分类
生物油重整制氢: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提出,首先通过生物质热裂解获得生物油,再通过水蒸气重整制氢。
甲醇、乙醇制氢:生物质制取甲醇、乙醇的技术已较为成熟,进一步通过甲醇和乙醇的蒸汽重整制氢也是一种可行的路线。
尽管这些热化学法在技术上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已有商业化装置运行,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与传统甲烷重整技术相比,生物质制氢成本较高,经济性欠缺竞争力。此外,产物氢气含量较低,含有较多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对燃料电池造成损害,限制了其在高纯氢需求场景中的应用。
生物法制氢
生物法制氢主要有暗厌氧菌发酵制氢、光合生物制氢以及光合-发酵复合生物制氢三类技术路线。
生物法制氢细分技术路径对比
参考资料:《制氢工艺与技术》,化说氢能整理
暗厌氧菌发酵制氢:厌氧微生物通过氮化酶或氢化酶降解有机物生成氢气,不依赖光能。适用于此过程的微生物包括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少数好氧菌。
光合生物制氢:包括光解水制氢和光发酵制氢两类。光解水制氢是通过蓝藻、绿藻等光合微生物分解水生成氢气;而光发酵制氢则是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利用生物能和光能共同驱动氢气的生成。
光合-发酵复合生物制氢:结合暗发酵和光发酵的优势,减少光能需求的同时提高氢气产量。这种复合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生物质制氢的发展方向。暗发酵制氢已进入中试阶段,但要实现工业化生产仍需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光发酵和复合生物制氢技术则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本文内容来源于三一氢能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近日,中国能建氢能公司自主开发的柔性制氢工艺成套技术“8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工艺包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权威评审。
2025-03-24 中国能建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院士工作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彭晶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最新成果,揭示了FeWN₂纳米片反位缺陷在烯醇电氧化耦合析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2025-03-19 中国科学报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21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