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在京盛大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会上发言:
近几年,混合动力汽车迎来新进展。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的销量在逐步增长,去年新上市的插电增程式混动汽车综合油耗,按照WLTC普遍都降到2L/1000km以下,节能和减排的效应非常高。
从技术层面,混合动力系统发展呈现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插电、增程采用了Miller循环发动机新型的变速箱,这些多年积累的研发成果进入产品系列,发动机预热也为电池包保温、防寒,对于北方地区特别是特别低温的时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全面市场化的需求推动了插电、增程、混合动力的技术创新,通过内燃机的高效优化和充电系统的深度融合,结合现在智能化的控制策略,提高了节油、减排、降耗、冷启动、能量回收的性能,实现了混动系统综合效率的不断提升,也为下一步氢基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电堆、膜电极等,特别是循环泵、空压机这些关键技术,都实现了自主化突破,而且成本大幅下降。燃料电池核心系统的指标明显提升,头部企业的电堆功率密度提升了66.7%,系统耐久性也提高了2倍。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于港口、矿山、钢厂等重点作业和区域,以及区域的冷链物流等多种场景,输氢管道、加氢站、氢能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截至2024年底,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了28000多辆,主要是在商用车。跨区域的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是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氢能高速、港口、园区、社区建设,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等的示范运行,探索氢能在跨领域、多层级下高效安全利用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综合利用的样板工程。
下一步,应该继续推动氢能高速长江经济带氢走廊的建设,以氢能交通,结合清洁的氢能,在精细化工、电子半导体等高附加值的领域,多样化的应用为牵引,来降低清洁氢的应用成本,优化绿氢的应用环境,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更大规模的跨区域应用。所以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还需要继续扩展,来推动全域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氢风明月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近日,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出消息,为切实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委起草了《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4-08-15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继2023年及今年5月两次成功交付氢能重卡之后,东风柳汽与荣程新能集团三度强强联手,在天津市政府领导、东风柳汽、荣程集团的共同见证下,首批100台搭载氢扬动力Fe6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东风柳汽乘龙氢能重卡的正式交付。
2024-08-10 全球氢能
2024年7月,国内多地传来燃料电池汽车签约、投运的消息,相关车辆达数百辆。虽然目前行业整体发展不及预期,且形势逼人,但业界仍在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落地运行。按此节奏,全年氢车示范迈上万辆台阶有希望。
2024-07-30 高工氢电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21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