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期。近日,中石化、亿华通、国鸿氢能、国富氢能、隆基绿能、重塑能源等15家氢能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4年度业绩。
2024年,中国石化以140余座加氢站的全球最大运营规模,首次实现部分站点盈利,成为行业标志性突破。依托覆盖六大氢走廊的立体网络及3万座加油站的协同优势,中石化在负荷率与毛利提升中探索出商业化路径。然而,产业链上下游却呈现“冰火两重天”:佛燃能源凭借供应链业务激增82%带动营收首破300亿,长盈精密、金发科技等设备材料商亦借势增长;而亿华通、国鸿氢能等燃料电池核心企业亏损持续扩大,重塑能源亏损额飙升至7.37亿元,暴露出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错配的深层挑战。
当传统能源巨头加速氢能布局,新兴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行业洗牌已悄然加速。
15家氢能上市公司24年度业绩报告:
1、中石化加氢站开始盈利
中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在2024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赵东表示,2024年公司加氢站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在目前所经营加氢站中,部分负荷较高、毛利较好的加氢站可以盈利。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在布局方面,中国石化初步打通了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其加氢站建设依托全国3万多座加油站的销售网络优势,按照“国家有布局、市场有需求、发展有效益、战略有协同”的发展原则进行布局。
2、国富氢能亏损2.10亿元
2025年3月28日,国富氢能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下降12.2%;归母净亏损2.1亿元,较2023年的7330万元亏损显著扩大,亏损同比扩大186.86%,基本每股收益为-2.12元。
据业绩公告显示,国富氢能集团收益主要来自销售其四大类主要产品:(1)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2) 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3) 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4) 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
集团毛利较2023减少约50.8% ,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的整体售价下降,液氢设备在2024 财年并无确认销售收益,导致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的毛利减少。此外 2024 财年售出的大部分水电解制氢设备为小规模试验产品,导致产生大额劳工及生产开支。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向下游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据悉,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而且行业正经历从 “政策示范驱动型” 向 “场景商业化驱动型” 转变的适应性调整,短期内市场销量面临压力,对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的节奏产生了影响,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下滑;以及公司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新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导致了短期内经营业绩的波动调整。
3、亿华通亏损4.53亿元
2025年2月27日晚间,亿华通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根据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6,667.14 万元(≈3.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4.21%;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320.91 万元(≈-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86.35%;基本每股收益为-1.96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1.18元。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下降54.21%,净利润亏损4.53亿元。
从亿华通近7年的营收来看,2024年3.67亿元营收基本与2018年持平。
4、佛燃能源氢能相关业务贡献重要增长极
根据其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5.89亿元,同比增长2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1.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81%。
具体来看,2024年,佛燃能源营收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分业务来看,供应链业务收入达158.48亿元,同比激增82.2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6.43%,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而传统城燃业务收入146.68亿元,占比46.43%,保持稳定增长。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7.50亿元,同比增长9%,净现比(现金流净额/净利润)高达205.88%,凸显出较强的盈利质量。此外,公司拟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元(含税),全年累计分红6.23亿元,占净利润比例达73%,股息率连续三年位居A股燃气板块前五名,累计分红总额已超30亿元。
5、国鸿氢能亏损4.072亿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424亿元,同比减少约36.9%;毛利约为人民币4000万元,同比减少约77.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4.072亿元,而过往期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4.044亿元;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0.79元。
6、重塑能源亏损7.37亿元
重塑能源(02570.HK)2024年总收入约为人民币6.49亿元,同比减少约27.5%。其中来源于海外地区的收入同比增加约151.7%,非车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132.6%;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7.37亿元,而过往期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5.29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宣派任何股息。
重塑能源去年12月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是重塑能源上市后首个年度积极预告。重塑能源认为亏损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根据公司奖励计划提供股份奖励以吸引及挽留人才,导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增加;二是多种因素导致客户需求及订单的波动,包括氢能行业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氢能行业商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发展阶段、集团产品应用场景及集团客户业务计划的拓展等。
7、科威尔在手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月28日,科威尔(688551.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07.08万元。
2024年业绩承压主要源于传统业务竞争压力及费用端拖累,但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及氢能领域的产品布局。
目前氢能业务收入未在年报中单独列示,但2024年上半年报显示,其氢能业务实现了18.2%的收入增长,海外订单初步落地。结合2023年年报数据(2023年氢能业务占比21.17%,同比增长36.0%),氢能测试设备需求增长(如电解槽检测设备)及海外市场突破将提供重要支撑。
8、长盈精密净利润暴涨856%
2月27日,长盈精密(300115.SZ)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17亿元,同比增长23.28%;归母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796.99%。业绩驱动因素方面,主要受益于消费类电子业务持续复苏向好,新能源业务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长盈精密主要为国内金属板燃料电池企业提供金属双极板的研发、模具以及OEM等服务。截至目前,公司在金属极板的成型精度和平面度等技术指标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公司已经与国内多家头部燃料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4年公司金属双极板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
9、厚普股份 (300471.SZ)
2月,厚普股份 (300471.SZ)公示关于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上市保荐书。2024 年 1-9 月,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4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30.41%。
10、金源氢化 (02502.HK)
2月,金源氢化(02502.HK) 发布公告,预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归属于股东的全面收益总额将同比下降约56%,从2023年的约5500万元降至约2400万元。
该业绩的估计下调主要是由于集团主要产品加氢苯基化学品的毛利收窄,原因是其价格与其原材料粗苯的价格,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比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升幅步伐有所不同。粗苯的价格上升达到约12%,而加氢苯基化学品的价格上升达到约8%。
11、金发科技(600143.SH)
1月23日,金发科技(600143.SH)发布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全年,金发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长152.58%至199.94%;实现扣非净利润7.71亿元至9.21亿元,同比增长288.43%至364%。
公司持续发力氢能领域,2024 年上半年氢气及相关产品实现销售量近 8000 吨,同比增长 570%。
12、京城股份扭亏为盈
1月21日,京城机电股份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630万元至750万人民币。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本次公司能够扭亏为盈,首先是公司对自身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核心业务与优势领域,加大了在这些领域的资源投入。其次,在气体储运业务中,京城机电聚焦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减少了低效益业务的占比,使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同时,京城机电加大了研发投入,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更先进、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在储氢瓶领域,公司不断优化产品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储氢瓶的储氢密度和安全性。
13、雪人股份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雪人股份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4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5.28%至392.9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200万元至2700万元,同比增长128.10%至163.22%。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0388元/股至0.0582元/股,而上年同期为亏损0.0199元/股。
公司主要业务有缩机(组)及制冰业务、油气服务业务、中央空调系统业务、氢能源业务。
据公告,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及时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强化品牌宣传,拓展优质客户,优化服务方案,推行精益制造,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经营效率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14、东华能源年度业绩预增232%
1月15日,东华能源(002221.SZ)对外发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预告。据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在4亿元至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165.75%至232.19%。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东华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尽管主业面临周期性产业的低谷,但公司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同时,公司还抓住了国际船舶市场周期性高位的机遇,成功处置了两艘LPG船舶资产,致使净利润大幅增长。
15、隆基绿能从盈利107亿到预亏超80亿
1月17日,隆基绿能 (601012.SH) 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82 亿元到 8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 83亿元到 89 亿元。
这是隆基绿能过去十年来首次亏损,也是隆基历史上最大的亏损。2023年,隆基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作为目前国内唯三的氢能上市公司,亿华通、国鸿氢能、金源氢化近日相继发布半年报,其财务表现再次引发关注。从财报数据来看,尽管这些企业在业务规模、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盈利能力仍显不足,亏损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
2024-09-10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SOEC电解槽技术具备显著的优势与一定的挑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能、可逆性、高温操作带来的高反应速率和低过电位、以及生产高纯度氢气的能力上,这些特点使得SOEC在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及绿色冶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2024-08-07 氢能之家
随着绿氢产业的崛起,有着运行电流密度高、能耗低、产氢压力高、易于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的PEM电解水制氢路线被市场看好。2024年上半年,国内PEM制氢在绿氢浪潮下,凭借自身性能优势现已进入提速发展新阶段,不管是技术指标还是产氢规模,伴随下游需求显著增长,都已在呈现新的特点。
2024-07-24 高工氢电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21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