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藏在废电池里的“铂金战争”
2025年,全球退役动力电池将突破500万吨,可提炼出12万吨碳酸锂、3.4万吨钴——这相当于3个刚果(金)的年钴产量。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断言:“未来电池厂的本质是金属精炼厂。”
在这场争夺“城市矿山”的暗战中,火法冶金与湿法萃取两大门派正掀起技术风暴:
火法派:把电池扔进1500℃电弧炉,3分钟分离金属;
湿法派:用化学药水“泡”出99.9%高纯材料,精准如手术刀。
第一章 技术对决:高温熔炉VS化学药浴
火法冶金——简单粗暴的“金属收割机”
火法冶金的核心原理是通过1200-1600℃的高温焚烧,将电池熔化为金属合金和炉渣。其最大优势是处理速度快(单炉每小时可处理5吨电池),且不挑电池类型,即便破损或混合电池也能“通吃”。但致命短板是锂回收率不足50%,高温导致锂大量蒸发,每吨处理还会产生1.8吨碳排放,相当于燃油车连续行驶7000公里。
湿法萃取——精细拆解的“分子手术”
湿法萃取采用“破碎分选→酸浸溶解→溶剂萃取→电解提纯”四步流程,像外科手术般精准提取金属。其锂回收率超过95%,镍、钴、锰纯度可达电池级(99.9%),但成本比火法高出30%,每吨电池需消耗3吨硫酸,且产生的含氟化物、重金属废水处理难度极大。
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火法冶金锂回收率仅40-50%,能耗约800-1200千瓦时/吨,设备投资1.2亿元/万吨产能,更适合处理磷酸铁锂电池;湿法萃取锂回收率高达90-95%,但能耗飙升至1500-2000千瓦时/吨,设备投资2.5亿元/万吨,主攻三元电池回收。
第二章 商业暗战:宁王押注湿法,特斯拉钟情火法
宁德时代的“化学帝国”
宁德时代豪掷50亿元在广东肇庆建设全球最大湿法回收基地,联合格林美研发“离子印迹技术”,将镍钴回收率提升至98.5%,更通过专利技术将回收材料直接用于新电池生产,形成“退役电池→再生材料→新电池”的闭环链条。
特斯拉的“暴力美学”
特斯拉在内华达工厂引入等离子电弧炉,8秒熔解4680电池,并用石墨电极捕获蒸发锂,将锂回收率从50%拉升至65%。马斯克直言:“高温才是工业化的终极解。”两大巨头的路线之争,本质是“精细化运营”与“规模化效率”的博弈。
第三章 千亿蛋糕争夺战:二线玩家的生死游戏
湿法派的“降本革命”
华友钴业用膜分离技术替代传统溶剂萃取,将酸消耗量降低70%;邦普循环引入AI动态调节浸出pH值,锂回收率再提升3个百分点,直逼98%大关。
火法派的“环保救赎”
格林美开发碳捕集电弧炉,将碳排放削减40%;韩国Ecopro用微波加热替代传统燃烧,能耗直降55%。技术迭代正在改写行业规则:2025年宁德时代湿法布局预计达280亿元,特斯拉火法投资瞄准150亿元,格林美则双线押注90亿元火法和60亿元湿法。
第四章 终极猜想:谁会笑到最后?
技术融合大趋势
混合工艺成为新方向:先用高温分解电池塑料外壳,再用酸浸提取金属;生物冶金实验室中,微生物已能“啃食”出85%的金属,未来或颠覆现有技术格局。
政策定生死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0年锂回收率不得低于90%,几乎宣判火法死刑;中国拟对湿法回收每吨补贴3000元,政策天平明显倾斜。行业预测,2025年湿法市占率将飙升至58%,但伴随磷酸铁锂电池报废潮,火法或靠低成本再续命10年。
结语
没有废电池,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
当一块2017年的宁德时代NCM523电池结束车用寿命,它会在1500℃的烈焰中重生为特斯拉4680电池的钴源,还是经过盐酸的洗礼成为蔚来ET7的锂辉石?答案或许藏在比利时优美科的火法工厂里——那里正用激光光谱实时分析炉渣成分,将回收精度推进到原子级。正如隆基总裁李振国所说:“清洁能源的终极竞争,在垃圾桶里。”
本文内容来源于电池最前线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04-02
2025-03-27
2025-04-01
2025-04-07
2025-03-31
2025-04-02
2025-04-08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