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来看 ,近几年已实现快速增长。固态储氢在车载储氢环节、加氢站环节、分布式供能 、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 、电力调峰电站等具备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依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院王蔚祺团队的氢能专题研究报告,对固态储氢的技术、市场和发展现状做行业数据整理和深入了解。
一、固态储氢技术基本介绍
1.1 氢能优势与应用场景
1.2 我国氢能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 ,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 ,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 ;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 ,部 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 ,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 ,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 大 ,约7,794万吨, 占氢总需求量60% ;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 ,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 ,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
图:206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用量展望
1.3 储氢:气态、液态、固态
低温液态储氢技术是采用低温技术将氢气冷却到液化温度(标准大气压下,-253℃)以下,以液体形式储存在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优点:质量储氢密度高(大于5%),常温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氢的845倍,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缺点:成本高,能效低,存在泄露问题,每天损失可能达到1-2%;绝热系统复杂。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目前美国、日本等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国内应用最早起步于军事、航天等领域。
1.3.1 固态储氢的技术路线
1)金属氢化物为固态储氢主流技术路线,涉及材料包括镁系、钛系、钒系、稀土系及复合储氢合金等;其中镁系合金储氢容量大(最高可达7.6%),但放氢温度高,通常需要300℃;钛系、钒系、稀土系储氢合金储氢容量为1.4%-2.4%不等,放氢温度明显较镁系合金低。
3)碳材料路线需要活性炭、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等材料。
1.3.2 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基本原理
微观机理:氢分子首先吸附在金属表面, 随着氢键断裂而解离成氢原子, 氢原子通过内部扩散进入金属原子的间隙形成金属固溶体,之后固溶体中的氢原子进一步向金属内部扩散, 达到固溶转化为化学吸附的活化能后从而形成氢化物。
1.4.1 储氢运氢:气、液、固三种方式比较
1.4.2 储氢运氢:三种形式的结合应用场景
固态储氢车与液氢槽罐车运氢成本对距离不敏感,当加氢站距离氢源点50-600km时,运输价格约在10-13元/kg范围内,成本变动与储运氢过程中耗电费用,载氢量有关,在长距离运输下,固态储氢车与液氢罐车都具备成本优势。
图:不同输氢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下的成本对比(元/kg)
二、固态储氢市场分析
2.1 固态储氢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固态储氢罐
固态储氢罐成本主要受规模、壳体材料、储氢合金等因素影响,各家工艺有所不同,成本差异较大。根据有研工研院资料显示,目前固态储氢装置成本约为8000元/kg H2,而辚萧科技生产的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罐成本约为1200元/L。当前固态储氢装置处于早期示范阶段,未来随着产线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同时,失效储氢罐中的储氢材料可以实现回收,进一步压缩制造成本。
2.2.1 固态储氢罐产业化进程
目前主流固态储氢罐生产企业均有具备商业化潜能的产品面市。浩运金能开发的储氢罐容量最高可达800L,同时具备超过200L/min的快速大流量放氢性能。有研工研院开发的固态储罐已应用在与云浮飞驰、佳华利道等合作项目的冷链物流车、大巴车上。安泰创明开发的固态储氢瓶应用于两轮车上,续航可达80km;氢枫能源开发的镁合金固态储氢运输车上搭载14个储氢罐,可以实现1.2吨的氢气运载量。永安行固态低压储氢瓶生产线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2.3 全球氢能产业规划汇总-生产端
2.4 全球氢能产业规划汇总-应用端
2.5 我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政策
2.6 三大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落地
“示范城市群”的落地,将加快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与产业化进程,有助于探索氢能商业化模式和燃料电池产业政策的建立,推动氢能跨省跨区域协同发展。
2.7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展望
从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来看,2022全年实现销量17926辆,其中我国实现销量3367辆,占比18.8%,随着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规模化,与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推动成本下降,在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超10万辆政策指引下,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迅速上升。
2.8 储氢系统成本下降空间大
3.1 固态储氢相关企业进展-国内企业
东方电气(600875.SH):2023年3月25日,在广州南沙电氢智慧能源站固态氢能发电并网项目中,东方电气总承包建设低压高密度储氢、耦合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和三级静态压缩系统的工作。其固态储氢系统可对金属氢化物进行四级加压,通过改变温度等参数,将压力从3Mpa提升至80Mpa, 从而为氢燃料汽车加氢。东方电气旗下氢能平台东方锅炉聚焦氢能供应端,包括制-储-运-加氢等环节,目前已经具备高压储氢容器批量化制造能力,同时正在开发 固态储氢容器。
鸿达兴业(002002.SZ):鸿达兴业是早期国内开展液氢生产和储运联动业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氢储运环节,公司已拥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储运模式。公 司研发生产包括储氢瓶、储氢罐、质子交换膜等产品。2021年公司氢能业务实现收入2.57亿元。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有研工研院实现了固态储氢技术在移动式制储一体化燃料电池应急发电车、燃料电池移动通讯基站备用电源、氢能燃料电池加氢站、 燃料电池大巴、物流车,以及电网储能等应用。
包头稀土研究院储氢领域研究方向包括稀土储氢材料,固态储氢装置等。在稀土固态储氢材料中拥有完整的材料制备、测试及应用实验条件和产业化装备,形成了稀土储氢合金材料研究、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开发团队,研发工作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包头稀土院已获授权国际 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
燕山大学韩树民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发,在揭示新型稀土储氢合金超晶格结构、储氢机理、生 成条件和构效关系等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
美国
Cella Energy公司:开发出聚合物和氨硼烷组成的轻质固态高密度储氢材料,该材料提供的能量是同等重量下锂离子电池的3倍,稳定性和贮氢性能良好,可在100℃左右几分钟内释放约9%的氢气。该固体材料能够进行模块化设计,制备成不同形状,根据应用需求灵活组合。
东芝公司:开发的自给型能源供应系统H2One已在日本国内医院、旅馆、铁路站台及紧急避难场所等多个场景得到应用,系统采用固态储氢技术,氢气储存量达270Nm3,电力存储量可达350kWh。
本文内容来源于:SMM氢能源,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锂电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情况主要由下游锂电池行业市场容量决定,由近年来,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设备市场需求随之增加。
2024-02-22 新能源技术与企管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05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