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甲醇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建议按生产原料来源将甲醇分为绿色、蓝色、灰色和棕色。当原料氢气和二氧化碳来源均为可再生时,所合成的甲醇可标注为绿色甲醇。根据全球甲醇协会研究报告,可再生氢气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可再生二氧化碳是指生物质来源二氧化碳或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事实上,当下刻意强调二氧化碳来源意义不大,因为烟气等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阻断,烟气捕集二氧化碳和直接空气捕获二氧化碳在碳减排方面效果等同。
1.1 催化剂及合成反应塔
总的来看,催化剂的研究侧重于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活性等方面,国内研究尚处于试验、试制、应用的早期阶段。我国煤制甲醇工艺用催化剂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催化剂是在现有CO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掌握相关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有丹麦Topsøe、德国Lurgi、英国庄信万丰 (Johnson Matthey)(其供应的催化剂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0%以上) 等。
与催化剂开发类似,CO2加氢制甲醇合成塔亦基于 CO 加氢法制甲醇而开发,合成塔经历了高压、低压、中压阶段。低压法是基于高活性的铜基系催化剂,反应温度低 (240~280℃),能在较低的压力下 (4~8MPa) 获得较高的甲醇收率,且选择性好、副反应小、甲醇质量高、原材料消耗小。此外,由于压力低,不仅动力消耗比高压法低很多,工艺设备的制造也比高压法容易,投资降低。
目前,世界上新建或扩建的甲醇装置几乎都采用低压法或中压法,其中尤以低压法最多。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工艺与传统煤或天然气制甲醇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原料气来源 (用CO2代替CO) 和对催化剂性能要求有所不同,合成塔只需适当改进即可,合成塔按结构型式分为水冷和气冷两大类,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某水冷式甲醇合成塔结构图
图2 某气冷式甲醇合成塔结构图
国内外合成塔代表性设备商有:德国Lurgi、英国Davy、丹麦 Topsøe、华东理工大学、林达化工等,其中:
德国Lurgi:型式上采用“气冷+水冷”结构,塔内气流轴向流动,合成塔热利用率高 (出口温度低),副产蒸汽压力高,CO2转化率较高,副反应产物少,催化剂温区要求较宽,全球市场份额约20%。
英国 Davy:采用低压法合成,气流径向流动,副产蒸汽,床温均匀。催化剂装填量大,易于装卸,换热管配置少,但CO2单程转化率偏低,循环比偏大,全球市场份额约32%,大型甲醇项目市场份额更大 。
丹 麦Topsøe:塔内气流轴向流动,多个反应器并联,容易造成偏流,CO2单程转化率高、催化剂装填系数高,但设备投资较高,全球市场份额约8%,在我国大甲醇项目应用较少。
华东理工大学:塔内采用绝热列管等温型工艺,设计结构对催化剂、原料气、进口温度适应性强,适用于中小型项目,暂无大型装置业绩。
林达化工:具有绕管式反应塔、气冷均温式反应塔,壳侧装填催化剂,塔内换热效率高,适用于中小型项目,暂无大型装置业绩。
1.2 试点项目情况
CO2加氢制绿色甲醇技术近年陆续得到工程试点开发,规模从千吨级向万吨级乃至十万吨级迈进,但总体上仍属于商业化早期技术示范论证,代表性项目简述如下。根据前文对绿色甲醇的定义,若氢气来自电解水、CO2来自空气或烟气捕集则为绿色甲醇,代表性项目如下。
①冰岛George Olah可再生CO2制甲醇工厂。2011年,国际碳回收公司 (CRI) 在冰岛开办的首家利用当地廉价地热能制绿色甲醇的现代商业工厂,2012 年投产,2015 年扩建。氢气来自地热发电电解水制氢 (1200 吨/年)、CO2来自地热伴生气捕集 (5600 吨/年),甲醇规模 4000吨/年。
②兰州石化新区“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示范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提供技术,工艺采用10MW光伏+碱性电解水制氢+CO2来自合成氨工厂尾气捕集,催化剂采用 ZnO-ZrO2氧化物,2020 年 10 月 15 日投产,甲醇规模 1440t/a;
③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CO2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CO2来自氨/尿素工段的碳排放捕集、H2来自绿电电解水。甲醇规模 10 万吨/年,目前处于可研及设计阶段;
④智利CO2加氢制绿色甲醇试点项目。工艺为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直接空气CO2捕集,甲醇规模为2022 年一期 720 吨/年、2024 年二期 4.4 万吨/年、2026年三期44万吨/年。
另一方面,若合成甲醇的原料CO2从烟气或工业尾气中捕集获得,氢气采用焦炉气、低碳烷烃脱氢、氯碱工业副产氢等,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是低碳甲醇,代表性项目如下:
①河南安阳CO2加氢制低碳甲醇联产LNG项目。CO2来自胺法碳捕集、H2来自焦炉气,催化剂采用铜基催化剂,2022年9月27 日投产,产能为甲醇 11 万吨/年和 LNG 7 万吨/年;
本文内容来源于:能源杂谈,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目前主流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有四种,它们分别是:碱性电解水制氢(ALK)、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SOEC)、阴离子交换膜制氢(AEM),以及即将迎来商业化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面对碳减排压力,电解水制氢或许是眼前工业化制氢技术中接近零碳排放的制氢技术。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应用将直接减少化工、石化以及交通、氢冶金等新旧领域的碳排放。
2024-03-21 瑞博新材
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在热、催化等作用下会与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导致使用性能降低,进而威胁飞行安全。杯芳烃在与常用的酚类抗氧剂分子结构相似的前提下,拥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苛刻的工作环境中对燃料起到抗氧化作用。本文合成了具有油溶性的 C-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杯芳烃C11-C [4] R,考察其在高密度碳氢燃料 JP-10 中的抗氧化性能,并与商用抗氧剂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BHT)、四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 丙酸季戊四醇酯 (L-1010) 和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 丙酸十八碳醇酯 (L-1076) 等的抗氧化效果进行对比。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 (PDSC) 评价结果显示,结果表明,4 种抗氧化剂的效果排序为:C11-C [4] R > BHT > L-1010 > L - 1076。本文还采用静态釜加速氧化法研究了 JP-10 的氧化反应历程,提出了 C11-CR 在 JP-10 中的抗氧化机理。
2024-03-16 氢电邦
为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子系统流量和压力的协调控制,应用模糊控制原理,采用 Mamdani模糊推理方法推理了模糊解耦控制规则,配合 MAP 前馈控制,组合设计了模糊解耦复合控制器,最后,将其与模糊 PID 控制器进行对比测试并补充环境适应测试,结果表明,变载工况下模糊解耦控制器的流量控制误差小于±3 g/s,压力控制误差小于±10 kPa,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2024-03-15 氢电邦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