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电建新能源集团与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以下简称中国海工院)共同筹建的中电建新能源集团-中国海工院海洋新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国海工院西山研发基地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工院院长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首席科学家、电建新能源集团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宗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岳军出席活动并致辞。电建新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中国海工院副院长郑新刚,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长聘教授王恩志,中国海工院和清华大学相关领导、教授等参加活动。电建新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涛主持活动。
张建民院士指出,海上新能源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可实现海洋能源技术落地,支持电建新能源集团产业落地,促进我国海洋新能源行业发展,是高校研究平台和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新模式。
张宗亮院士指出,联合研究中心站在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上,在推动海洋新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交流,为行业培育高素质人才,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郑声安指出,海洋新能源领域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将支撑联合研究中心为行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将大力支持联合研究中心的发展。
李岳军指出,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电建新能源集团服务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搭建了创新平台。双方将发挥各自产业、资金、科研和人才等优势,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共同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仪式上,张建民院士、张宗亮院士、李岳军和郑新刚共同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杨立与郑新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张建民院士、张宗亮院士为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恩志、副主任王涛颁发聘书。仪式结束后,王涛汇报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王恩志汇报联合研究中心首批科研项目方向(拟定)。
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专业科研平台,整合了电建新能源集团优势产业资源和中国海工院,以及清华大学的优势创新资源,将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领域资源优势,围绕电建新能源集团发展战略,聚焦波浪能、海上风光、海水制氢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度融合创新,努力打造成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海洋新能源创新平台。
电建新能源集团供应链管理部/招标采购部、科技信息部、运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本文内容来源于氢能观察,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中国科研团队近日宣布,在海水制氢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制氢成本降低至每立方米0.4元。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预示着全球能源格局可能即将迎来剧变,氢能有望成为石油的替代者。
2024-09-19 网络
近年来,部分国家开始制定海洋氢能的发展战略规划或路线图,我国也在加快对海洋氢能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探索海洋氢能的应用场景。目前,海洋氢能的应用主要有海底供电、海水制氢、海底输氢管道、海上一体化生产作业等方向。
2024-08-27 高工氢电
2024年3月27日,中国船级社(CCS)为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站式海上绿色氢醇氨生产作业系统”颁发了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标志着我国首个搭载海上移动平台建设离网型海上绿电制氢耦合氢基化工的海洋氢能示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4-04-04 中国船级社CCS、全球氢能
2024-11-02
2024-10-17
2024-10-23
2024-10-19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