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是绿氢最好的储运载体之一,可为加氢站及燃料电池车提供更为安全、加注便捷的氢源。且绿色甲醇也可作为内燃机车更为清洁、高效的燃料。
储氢,要么压缩,要么冷凝。可即使冷凝,1升液氢也就72克。而1升甲醇和水反应所得氢量是同量液氢冷凝的2倍。显然,由风能、太阳能和煤结合制出比较便宜的甲醇,通过车载甲醇制氢并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比直接燃烧的发动机效率高。这条碳中和路线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前提是各种政策的调整和施行碳税。如果碳税提高了,这条线路就有经济性。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称,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甲醇是储氢最好的载体。
能源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储能: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大基建,但现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足够多了,不能再靠钢筋水泥支撑了。接下来要用什么来填补由于大基建下滑带来的经济下滑呢?互联网、生命医药等行业都非常重要,但是体量不够。唯一体量够的是什么?能源转型和碳中和。
日前,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说了一句话,人工智能行业这两年缺芯片,三年以后缺什么?缺电。AI时代下,人类会需要大量的电,用电量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未来,美国的用电量会是现在的2~3倍。
这个趋势在中国亦然,但中国不可能继续依靠煤发电了。因为在如今的发电量下,火电的污染已经让环境不堪重负。如果继续依靠煤发电,以实现发电量达到现在的2~3倍的目标,世界环境都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我们需要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中,核电是一个很好的选项。但是核电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每千瓦的投资太高。尤其是福岛核电站出事以后,随着安全系数的增加,建设成本指数级上升。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核电不会成为主流的选项。
目前依靠风能、太阳能发电确实成本可控,但两种方式都有缺陷。
依靠太阳能每年发电小时数因地而异,大约在1100小时到2000多小时,能够超过2000多小时的区域不多,全国平均发电小时数大约在1450—1750小时左右;风电每年发电的时间比太阳能略微长一点,全中国平均大约2200小时左右。但两者均存在无法稳定供电,随机性、波动性大的问题。
能源转型的核心问题仍在于储能,不仅要短期储能,还要长时储能技术。
手机、电脑、电动车的储能可以用电池,但是对大电网来说,用电池储电就不现实了。这就相当于,长江洪峰来了,你拿一堆大塑料桶装水。尽管塑料桶你可以做得很大很多,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电池储电的时间一般只有2小时到4个小时,晚上太阳落山后用电池都撑不到天亮,更何况遇到两个星期的连雨天怎么办?
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
电动车先出现,但历史最后走到了燃油车一边,这是为什么?因为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一是体积能量密度最高,二是运输成本低且可以长期储存。
第一,液体的能量密度最大。对于汽车、轮船来讲,油箱不能无穷大,因此能量密度越大越好。燃油的体积能量密度是目前所有能源中最高的,每立方米氢气的能源密度只有3.2千瓦时,每立方米天然气的能源密度只有10千瓦时,每立方米铅酸电池的能源密度只有90千瓦时,而每立方米太阳能风能可转的绿色液体甲醇是4300千瓦时,每立方米的汽油更大,达到了8600千瓦时。
第二,液体能源运输便捷,在大陆上可以用管路输送,海上可以选择非常便宜的跨海输送。举个例子,一条30万吨的大油轮,从休斯敦运石油到深圳,可以装近4亿升油,如果每升1毛钱,就将近4000万,而跑一趟的油费大概1700万。因此用大船拉液体,从任何一个码头到另外一个码头折合每升汽油不到7分钱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石油产地就那么几个,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开车的最根本第一性原理。因为不管在哪找到石油,一条管道输到最近的码头,就能实现便捷又便宜的运输。管路输送是7天24小时连续,从大陆上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输送成本每升1分钱。
另外历史选择了燃油车,还因为燃油车的生产成本更低。
但电池不同。制造电池的原材料锂、钴、镍稀缺成本高,我国80%以上的钴,70%以上的锂、镍资源都依赖进口。2018年,碳酸锂4万多人民币一吨,1年多前曾狂飙到最高65万人民币一吨。原材料涨了15倍,但车价不升反降,这是导致中国绝大多数的电动车品牌亏钱的原因之一。
而且,电动车的电池处理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2023年欧洲颁布《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规定从2025年起,将逐步推行回收效率、材料回收及循环目标,所有收集的废电池都必须回收利用,且必须实现高水平的回收,特别是钴、锂和镍等关键原材料。这个法案意味着,欧洲欢迎向欧洲出口电动车,但是电池保质期8年到期之后,谁出口谁负责把电池拉回去回收。
每台电动车的电池重600~800公斤,将来汽车报废,电池散落到全中国大地,怎么解决?如果回收,这笔钱谁来出?如果不回收,这些剧毒的电池在风吹雨淋之后,先污染土壤,再污染地下水,那将是环境的灾难。
我认为,现在就是亏钱也得回收,而且一定要把电池回收的技术攻下来,还要把电池回收的社会体系建立起来。否则,电池不回收,就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甲醇路线是否有经济性?
今天氢气制造很便宜,可一旦压缩到几百标准大气 压的时候成本就会提高。张家口冬奥会做氢能示范,国家补贴了大量资金,目标是在未来几年氢气价格可以达到30元/千克。但是,如果在车上用甲醇,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千克氢气的成本仅15元。
所以,一方面,甲醇制氢的成本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甲醇常温常压下是液体,甲醇站可以用已有的液体加油站改造。例如 装备 6个储罐的加油站,可先替换为1个甲醇罐、5个汽柴油罐;10年后,替换为2个甲醇罐、 4个汽油罐。这样,整个能源转型就无需花花费数万亿去新建加氢站和充电桩了。
简单估算布局成本。假设加油站具备450辆车/天的加注能力、充电站24辆车/天的充电能力、小型氢气加注站30辆车/天的加注能力,若各建设1万座,改装甲醇站约需要20亿美元,新建充电站约需要830亿美元,新建加氢站约需要1.4万亿美元( 还未考虑地价因素)。
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的土地成本和冬天续航。现在城市土地低价很高,很多企业为了通过国家补贴在郊区新建充电站。但是,如果买一辆电动车要开车来回一个小时才能到充电站或加氢站,你会买吗?
现在我国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充电桩铺设最多的北京、上海使用率仅为1.8%、1.5%。电动车存在里程焦虑,冬天无法满足供暖且遇冷将面临故障风险。要知道,全世界80%的大城市位于北纬25度以上的温带地区,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北京、多伦多,这些城市都有漫长的冬天。如果一辆汽车只能夏天开冬天开不了,你会买吗?
我曾在北京专门找电动出租车坐。上车后发现司机冬天穿着军大衣、棉靴子,不敢开暖气。我说把暖气打开,司机说他不敢。因为不开暖气只能跑100多公里,如果开了暖气马上就没电了。
如果车上储备50升甲醇就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没电的时候可以用车上的甲醇和水制氢,用氢发电。这样根本不需要再建那么多充电站和加氢站。而且甲醇和水反应只需要200摄氏度左右,余热就可以把电池维持在最佳温度,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冬天的续航里程焦虑。车上永远储备50升甲醇,相当于我们晚上睡觉把手机充满电,同时还带着一个充电宝。
本文内容来源于凤凰网财经等网络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1月3日,由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台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技术在高效冷却和低成本磁材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蒸发冷却技术在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领域的创新应用。
2025-01-09 中国中车
2024年9月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新机遇·新活力——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4”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
2025-01-08 凤凰网财经
2024-12-17
2024-12-13
2024-12-14
2024-12-26
2024-12-25
2025-01-03
2024-12-19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