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如今,“八年之约”陆续到期,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随着退役量的迅猛增长,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值也将水涨船高,预计将超过2800亿元。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断言:“未来电池厂的本质是金属精炼厂。”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
相比梯次利用,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程序相对简洁。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过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预处理、分离提取以及产品制备。
从细分来看,预处理过程包括放电、拆解和粉碎。由于动力电池报废后仍有一定能量存在,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放电处理,以便进行后续有价金属回收。
考虑到成本因素,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放电方式是浸泡法;后续的拆解、破碎则是为得到“黑粉”(含镍、钴、锰、铜、铝和锂等金属及碳粉的黑色粉体)。
分离提取过程一般是通过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物理回收或生物法等技术对“黑粉”中的金属材料进行提取,该过程也是企业产生技术分化的核心环节。
目前,湿法回收和火法回收是退役动力电池的主流回收方法。
火法冶金——简单粗暴的“金属收割机”
火法冶金的核心原理是通过1200-1600℃的高温焚烧,将电池熔化为金属合金和炉渣。其最大优势是处理速度快(单炉每小时可处理5吨电池),且不挑电池类型,即便破损或混合电池也能“通吃”。但致命短板是锂回收率不足50%,高温导致锂大量蒸发,每吨处理还会产生1.8吨碳排放,相当于燃油车连续行驶7000公里。
湿法萃取——精细拆解的“分子手术”
湿法萃取采用“破碎分选→酸浸溶解→溶剂萃取→电解提纯”四步流程,像外科手术般精准提取金属。其锂回收率超过95%,镍、钴、锰纯度可达电池级(99.9%),但成本比火法高出30%,每吨电池需消耗3吨硫酸,且产生的含氟化物、重金属废水处理难度极大。
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火法冶金锂回收率仅40-50%,能耗约800-1200千瓦时/吨,设备投资1.2亿元/万吨产能,更适合处理磷酸铁锂电池;湿法萃取锂回收率高达90-95%,但能耗飙升至1500-2000千瓦时/吨,设备投资2.5亿元/万吨,主攻三元电池回收。
四种回收方法各有优劣: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路线以湿法为主,由于湿法冶金由于需要用到盐酸等腐蚀性溶剂,对于环境的危害不比火法冶金要少,我国对湿法冶金企业有严格限制。在此大背景下,发展火法+湿法联合冶金的技艺显得较为重要。
第三种回收方法——物理回收是将废旧动力电池内部成分,如电极活性物质、集流体和电池外壳等组分经过破碎、过筛、磁选分离、精细粉碎和分类等一系列环节,得到有价值的产物,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回收的过程。该回收路线的核心工艺为粉碎筛选后进行材料修复,是比较纯粹的物理过程,优点是环保无污染,更高的经济性,可有效回收隔膜、电解液材料,缺点是提取的碳酸锂材料会混入杂质,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下降5%,因此主要应用于两、三轮车及储能等市场。
生物法是第四种回收方法,利用微生物菌的特殊选择性实现金属的浸取和溶解。这种回收方式具备耗酸量少、金属浸出率高、环境友好、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但过程中生物浸出所需的菌种不易培养,耗时长,且高浓度的金属溶液抑制其浸出率。因此,生物法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技术尚不成熟,作为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储备而存在。
|图源:波士顿动力
头部企业回收技术布局
目前,国内电池回收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整车厂;第二类是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电池企业;第三类是以格林美等为代表的电池回收企业。
头部企业回收技术布局
由于湿法回收效率高且工艺相对成熟,正成为主流技术路线,格林美,邦普,AEA,IME等国内外主要企业大多采用湿法技术路线为主,干法回收为辅技术路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真锂研究(北京华清正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墨柯称,“大约只有10%-20%的废旧电池进到正规企业,大部分电池流入不知名小作坊里。”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王建新给出了解释:“非正规企业可以通过出高价获取废旧电池。电池的所有权属于消费者,而当前很多消费者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在高价诱惑下,往往会选择将废旧的动力电池交给小作坊。”
王建新对此也深感忧虑。他提到,“正规企业进行梯次利用时会对电池进行检测、筛选和平衡,但非正规企业只追求利益,不管电池是否适合就随意使用,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当未经正规检测认证的废旧电池再利用时,便有可能会引起电动自行车着火。”
“用好废旧动力电池就是‘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便是一座危险的‘火山’。电池回收问题必须解决。”王建新强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在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上,川崎重工发布的四足氢动力仿生摩托车CORLEO,以其突破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融合,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交通工具的想象。
2025-04-11 公开信息
近期,浙江醇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发生了重要变动,据天眼查App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引入了新的股东成员,包括台州吉驰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朝阳市禹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其注册资本也随之实现了显著提升,从原有的1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约12亿元人民币,增幅突破20%。
2025-04-11 氢能观察
2025-03-21
2025-03-25
2025-04-02
2025-04-07
2025-03-27
2025-04-01
2025-03-25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