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累计向社会供应燃料电池氢正式突破1000吨。这不仅标志着青岛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迈入新阶段,更成为“东方氢岛”战略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生动实践。
2021年1月,青岛市在西海岸新区率先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但当时的青岛和国内其他很多地区一样,没有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区域内及周边缺少支撑氢能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燃料电池氢气资源,所需氢气需自300公里以外的其他城市长途运输至青岛。运距长、稳定性差,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青岛炼化公司首创了化学精制法燃料电池氢生产技术,于2021年8月产出青岛市第一车、中国石化在山东省第一车燃料电池氢,实现了“青岛的车用上青岛的氢”,改写了青岛市不能生产燃料电池氢的历史,实现了青岛市氢能供应链由“0”到“1”的历史性跨越。当年出厂氢气22吨,解决了氢能公交车、氢能港口和氢能产业起步阶段无氢可用的难题。
2022年出厂氢气190吨、2023年出厂307吨,为青岛港氢能项目、氢能公交等提供了稳定支撑。即便在2024年受加氢站手续问题影响,出厂量暂时回落至 235吨,青岛炼化也积极抢建公用加氢站,解决了氢能车辆加氢难题。2025年1月至7月,出厂量已达246吨,超过2024年全年,且是2023年同期的1.6倍,展现出氢能产业强劲的复苏态势。
目前,青岛炼化公司日出厂燃料电池氢约1500公斤,是青岛市唯一能够生产燃料电池氢的区域,是胶东半岛地区氢能供应第一公司,也是全国首个独立建设和经营公用加氢站的石化企业,毗邻青岛炼化公司生产装置旁,建成投用的全国首座实现工厂化运营的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也是中国石化最大水面光伏电站,青岛炼化介绍,现有水面光伏绿电装机功率达13兆瓦,年发绿电1700万千瓦时,相当于多植树75万棵。另外,新建23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已完成立项,2026年全面建成后,水面光伏合计装机将达36兆瓦,年发绿电5000万千瓦时,可节能1.5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相当于多植树220万棵。
青岛西海岸新区氢能公交车加注氢气。据介绍,之所以叫““碳中和”加氢站,是因为设计的加氢站采用虚拟储氢技术,比其他的加氢站降低能耗50%以上,加氢站所用电来自海水漂浮式光伏电站产生的零碳绿电,碳排放为零,现在用的是产生的30%多的零碳绿电,以后可能是10%, 90%电还要送出去,整个加氢站甚至是负碳排放。
据了解,青岛炼化将依托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成果,建设工业规模海水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光伏发绿电、海水制绿氢”,并把现有加氢站升级为全国首座海水制氢加氢站。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中船派瑞氢能中标3000型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EPC项目;2.75亿元!湖北大冶294台氢能车辆招标;
2025-07-24 公开信息
2025年7月23日,我国首个海水直接制氢示范项目在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建成试运行,所产氢气并入公司管网系统,用于氢能车辆加注或掺入炼化生产过程。
2025-07-24 本网编辑
2025-06-30
2025-06-30
2025-07-02
2025-07-17
2025-07-10
2025-07-02
2025-07-03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