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获悉,2024年,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0.81GW/3.23GWh,较2023年增长10倍,标志液流电池产业从“1”向“ N”迈出重要一步,进入到商业化发展阶段。
据液流电池产业介绍,中国在液流电池技术方面世界领先。截至2024年底,仅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在建和投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超过3800兆瓦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中国液流电池技术已经在世界确立了领先优势。
我国液流电池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导,包括铁铬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水系液流电池等。在2024年采招落地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973.45MW/4071.35MWh,有多个GWh级项目,总中标金额超34.85亿元,容量规模占比96.67%。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采招落地40MW/80MWh,锌铁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采招落地 20MW/40MWh,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储能项目5.2MW/20.4MWh。在今年1-5月采招落地的储能项目中,4h及以上长时储能规模达1.18GW/5.23GWh,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据了解,我国液流电池产业已基本构建完成集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技术与龙头引领的“大连-辽阳-沈阳”液流电池产业带,以资源与技术融合的北京-河北产业极,研发与制造双轮推动的东部沿海产业群,以资源为支撑的技术驱动型的四川制造基地,以及与城市和资源共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发展兴欣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江油润生石墨毡有限公司为龙头骨干的液流电池和关键材料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矩阵,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川的液流电池产业已形成了以资源为支撑的技术驱动型发展趋势和世界级制造基地。四川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7%,构建了从钒矿开采、提钒到电解液生产、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制造和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资源保供和关键材料生产能力,为产业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四川省拥有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企业 50多家。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制造方面,伟力得和天府储能是主要企业,其中伟力得是四川省全钒液流电池的链主企业,掌握全球首创的电堆激光焊接封装技术,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全国领先,承建项目业绩超500兆瓦时,在建项目1.2 吉瓦时。在钒资源方面,有攀钢集团、川威集团、德胜集团和达州钢铁等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产钒企业。2024年,仅钒钛股份一家,就生产钒制品5.34万吨。在电解液生产方面,川发兴能建成了6万立方米、全国最大的短流程电解液生产基地,还有钒融储能、能投永甫等新产线产能等还在不断增加。在电极生产方面,江油润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并出口国外。在膜生产方面,有东方绝缘等材料企业,以及大量的供应链企业。以这些企业为主体,支撑起了四川省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产业核心制造基地的地位。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7月17日,全国首台安全氢基能源储氢设备揭幕,该设备由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目前已调试运行完成,近期交付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使用。
2025-07-25 本网编辑
2025年7月21日,雪佛龙公司宣布,拟投资约50亿美元,在美国能源部7个区域性氢能中心之一的HyVelocity Hub框架下,在得克萨斯州亚瑟港建设一家蓝氢和蓝氨工厂。
2025-07-24 本网编辑
2025-06-30
2025-06-30
2025-07-02
2025-07-17
2025-07-10
2025-07-02
2025-07-03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