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凭借80%以上的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景。当前,西部储能政策密集出台,但发展仍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瓶颈及标准体系不健全等挑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加快现货市场建设,拓展辅助服务品种;加强技术攻关与场景创新并重,推动沙戈荒基地及零碳园区场景示范应用;同时筑牢安全标准与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储能电站智能运维能力。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面向“十五五”,将重点强化三方面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新型储能“十五五”实施方案,推动新型储能在新能源大基地、电网替代性储能、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领域实现多元应用;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加快推动储能全面参与各类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储能多重作用,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从“比价格”向“比价值”转变。
未来电池储能中,锂离子电池仍为主流,需要在大容量和长寿命趋势下突破安全性瓶颈,可通过智能电池(植入芯片+AI监控)和固态电池实现突破,目标是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瓦时;绿氢储能需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储能技术需融合化工、电工、热工等多学科创新,推动新能源系统多能耦合发展,构建零碳能源系统生态。
内蒙古电力集团介绍,内蒙古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开启独立储能容量补偿的先例,为储能项目收益稳定提供重要保障。2024年,该集团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2025年将持续发力储能建设,再新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增强系统调节能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23
2025-08-23
2025-08-23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