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由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公示。该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拟建设18条电池壳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采用长玻纤和短玻纤生物基尼龙56复合材料板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产品厚度本体大面为1毫米、周圈法兰为3毫米。
据悉,安徽凯酰时代是由凯赛生物、宁德时代旗下产投平台溥泉资本以及卡涞复材于2025年2月12日联合成立,整合生物基聚酰胺(PA56)合成技术与CTP3.0电池集成工艺,从事生物基复合材料在电池壳体、储能箱体、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交通领域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项目的原材料来源于2025年6月招商凯赛生物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公示的年产4.1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
生物基尼龙56已被纳入《“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目前,凯赛生物已完成从源头单体到树脂到复合材料的全产业链,在电池、光伏、建筑、储氢瓶、风电叶片、高铁阻燃地板、5G基站高透波材料等多个市场开展应用布局。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8月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高比能、高安全性锂二次电池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凭借在锂二次电池材料领域的多项突破性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5-08-06 本网编辑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04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08
2025-08-23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