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大连院)自主研发的12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中石化河北石油中心庄6兆瓦光伏场站成功投用。项目交流侧能效超70%,实现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融合,标志着中石化长时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获新突破。
中石化大连院自主研发高稳定电解液、一体化密封电堆结构创新和安全环保容量恢复工艺,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解决了制约产业化的关键问题。该项目投用后,成功构建“光伏+储能+充电”分布式综合能源单元,太阳能转化的清洁电力可优先储存,并按需智能释放,显著提升局部电网调节能力与供电韧性,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灵活调度。下一步,中石化大连院将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为城市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6月10日,厦门市发改委发布《厦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计划》),旨在构建新能源产业新增长引擎,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06-13 北极星氢能网
2025-09-28
2025-10-11
2025-10-13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8
2025-09-21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