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船用绿色甲醇和绿氨燃料论坛将于5月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将探讨全球航运业脱碳趋势与绿色甲醇、绿氨燃料需求,绿色甲醇和绿氨的国际标准与认证,船用绿色甲醇和绿氨燃料运输、仓储、加注流程、先进装备和安全标准,船用绿色甲醇和绿氨燃料发动机技术现状与挑战,绿色甲醇和绿氨生产工艺、示范项目和供应能力展望等。
4月19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与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MISC集团旗下油轮公司AET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了2艘液氨双燃料动力阿芙拉型油船建造合同。
该型船总长约250米,型宽44米,型深21.2米,载重量约11.3万吨,采用最新自主开发的船型设计,能耗指标、载货能力、适配性等性能更为优异。该型船搭载Win-GD液氨双燃料动力主机,排放标准满足IMO Tier III,满足EEDI第三阶段要求,采用液氨作为主要燃料,可有效降低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
此次合作是MISC集团首次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项目的顺利签约也开启了双方互信合作的新征程。
此次新签约项目是全球首例液氨燃料动力油船订单,也是大连造船继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VLCC,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VLCC后的又一领航产品。
该项目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大连造船在绿色、环保、高效船舶设计建造方面深厚实力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其从研发、设计到建造全过程的综合实力。这一成果的取得,也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在船舶工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再次迈上了新的台阶。它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在全球船舶制造领域地位和影响力的有力证明。展望未来,中国船舶集团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引领全球船舶工业的绿色发展潮流。
此次签约对造船业和航运业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在航运业方面,它深刻地彰显了船东在零碳航运领域深化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非凡勇气。在当前全球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船东选择液氨燃料动力油船这一前沿技术,无疑是对未来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推动。在造船业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船舶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全球船舶工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据了解,油船是大连造船的传统优势船型,在航运业脱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大连造船不断推动主流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向航运业提供绿色、安全、智能的船型方案,2022年向中远海运交付了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VLCC,并于2023年9月15日与招商轮船签订1艘30.6万吨甲醇双燃料动力智能VLCC建造合同。
作为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VLCC,该船采用大连造船自主研发的最新第八代VLCC船型,总长约333米、船宽60米,应用最新船型设计,综合性能更为优异,能够快速通航马六甲海峡,缩短营运周期,有效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单船净船价1.08亿美元,预计将于2025年底交付。
今年以来,不包括上述订单,大连造船在油船市场跑出“加速度”,已签订6+2艘常规燃料VLCC、4+2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VLCC以及6艘11万吨级油船,订单合同金额总计约150亿元。
本文内容来源于:煤基新材料,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为探究平板热管在电堆中的传热性能,针对电堆中的传热条件设计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平板热管瞬态响应灵敏,响应时间在 100—260s 之间; 加热功率增加时平板热管的温差增加,等效热阻下降,5—15 W 时处于启动阶段,40—50 W 时等效热阻低于 0.1 ℃ /W,温差<5 ℃ ; 冷却风速增加,平板热管的温差和等效热阻都有所上升; 工作倾角对平板热管的性能影响显著,逆重力的工作条件将使平板热管的性能恶化,在 50 W 的加热功率、-90°工作倾角下平板热管的等效热阻约为 90°时的 3 倍。
2024-04-19 华东理工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提升流道构型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通过建立一种三维单相、等温的圆形交错迷宫式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分析新型流道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阴极氧和水浓度分布及阴极进气流速的影响。
2024-04-19 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酸铁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以及原材料成本高,导致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较高,限制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推广和应用。
2024-04-18 心灵充电站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05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