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温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差这一领域难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成功制备出兼具高能量转换效率与高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新一代光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9月30日晚,《自然》杂志以“兼具高效热稳定性的甲脒铯组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题,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结晶路径转变策略实现高效率高温工况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访者供图)
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独特晶体结构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新型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其独特的柔性兼容性与大面积制备潜力,为光伏、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乃至航天航空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可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关键因素。钙钛矿材料作为电池的吸光层,其稳定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目前,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易挥发的有机胺盐添加剂来稳定物相并调控结晶。然而,这种添加剂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分解,引发钙钛矿薄膜化学组分失衡,进而显著降低电池在高温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
针对这一难题,袁明鉴带领研究团队结合理论预测,发展了一种具有更高热稳定性的合金钙钛矿制备策略,该策略彻底解决甲脒铯组分钙钛矿薄膜组分不均一的问题。利用该策略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展现出世界一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高温工况稳定性。
研究团队协同探究材料关键难题。(受访者提供)
“此项研究不仅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为光伏技术的进一步实用化和商业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袁明鉴说。
袁明鉴表示,目前研究团队正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进符合产业化需求的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研发,力求尽快推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与产业化落地。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华社,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AEM(Anion Exchange Membrane)电解水是一种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主要结构由阴离子交换膜和两个过渡金属催化电极组成,一般采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溶液用作电解质,并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和阴离子交换膜。
2024-12-26 氢能技术前沿
2024-12-06
2024-12-17
2024-12-04
2024-12-06
2024-12-11
2024-12-12
2024-12-03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