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制,聚焦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系统梳理2024年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动态,并对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行展望。
《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氢气生产消费总规模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制氢受政策驱动发展加速,华北和西北地区传统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为氢能推广提供蓄力空间。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 5000万吨/年 ,同比增长约1.6%;2024年全年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同比增长约3.5%。化石能源制氢仍占氢气供应主导地位,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0.7%;产量约2070万吨,同比增长约6.7%,新增产量主要应用于煤制油气;天然气制氢产能约1080万吨/年,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约760万吨,同比下降约4.4%。工业副产氢产能约107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5.3%;产量约770万吨,同比增长约4.0%。电解水制氢产能约5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9.7%;产量约32万吨,同比增长约3.6%。氢气的生产和消费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等传统重工业所在地区,合成甲醇、合成氨氢气消费量占细分氢气消费领域前两位,分别约995万吨和950万吨,占比27%和26%;炼化和煤化工氢气消费量分别约600万吨、405万吨,占全国氢气消费量16%和11%。其他氢气消费分布在交通、供热、冶金等多个不同领域。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成项目超90个,在建项目超8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45%和44%。2024年新建成项目35个,新增产能约4.8万吨/年,同比增长约62%。从下游消纳场景看,主要应用于交通、炼化、合成氨、合成甲醇以及冶金、供热、发电、储能、科研等领域。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原版报告目录: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解析
本文内容来源于国家能源局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商Höegh Evi和技术集团Wärtsilä旗下的Wärtsilä Gas Solutions开发了据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浮式氨制氢裂解装置。
2025-04-29 本网编辑
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和法国可再生氢生产商Lhyfe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以探索欧洲大型绿色氢生产项目的潜在共同开发机会。
2025-04-29 本网编辑
2025-04-23
2025-04-11
2025-04-15
2025-04-16
2025-04-25
2025-04-18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