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清洁、高效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氢能作为一种理想的能源形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据麦肯锡联合发布的分析报告《氢能洞察2023》显示,全球氢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额有望达到3200亿美元。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发布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
另外,中国氢能联盟(CHA)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 1.303 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在这一背景下,化工行业作为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正积极布局氢能产业。聚焦传统化工类国企,中石化在新疆库车的绿氢项目已于2023年8月30日已经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并计划建设从乌兰察布到北京燕山石化的纯氢输送管道,甚至未来还计划在内蒙古开展另外两个大型氢能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氢能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建立氢能标准和设计标准提供了重要支撑。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对于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DI),徐一滨提到他们更聚焦于制氢的过程,尤其是关注绿电制绿氢,绿氢到绿色化工品的市场。目前,利用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等化石燃料制氢是清洁、低碳、高效制气的发展趋势。而西门子DI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自动化供应商,因此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例,拓宽氢源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制氢过程的碳排放水平。
图1 绿氢产业链
制氢:未来PEM和碱性电解槽混合的模式将成主流
截至2023年底,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厂商的总产能(含规划2023年底完成的产能)已达38GW,这一成就凸显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与进展。从技术的角度审视,大多数产能主要集中在碱性制氢领域。碱性电解槽的产能正迅速扩大,这得益于技术的日益成熟、产业链配套的日益完善,以及大型绿氢项目需求的推动。在2023年,超过40家企业推出了新的电解槽产品,主要以碱性电解槽为主,部分新品的单槽额定产氢量甚至高达3000标方。
李想谈到,目前,碱性电解槽是国内主流技术,国内制氢工厂对于大功率装备的需求日益增长。碱性电解槽容量越大,越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大型电解槽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工作效率低、对于外部波动电源的宽幅波动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当碱性电解槽在很大的波动下工作,会导致中间那层隔膜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易造成氢气和氧气之间混合发生爆炸。所以,未来碱性电解槽技术的革新离不开材料的不断迭代。应对电源波动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碱性和PEM电解槽混合的模式。针对小范围波动,可以利用PEM电解槽的快速响应特性来适应。而由于成本较高,目前还暂未看到碱性和PEM混合的新模式,但未来这种混合模式可能会成为主流。
徐一滨提到,电解槽在一定时间之内越做越大是一个趋势,因为只有规模化才能够平衡单位成本,且中国是制造大国,一旦中国开始制造的时候,它的成本会很快得到优化。
石化化工行业跨界新能源的挑战与创新应用
2023年12月21日,在“清洁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讲到,“我们整个能源革命,云化深一步,双碳进一步,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能源变革,人类将进入新的电能时代,新的电气化时代,新的电驱动时代,新的电力系统,确立用户为本,实现近零排放。展望未来,没有一个士兵孤军作战,没有一个投备单独压行,没有一个零件不会说话,没有一个行业不能跨界。”
对于很多新能源项目,投资主体不管是化工企业还是风电、光伏等电力公司,更多是跨行业联合或者跨行业合作。虽然他们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也有新的应用开发需求。从项目运作来看,会出现由于跨行业特点所带来的复杂性。传统石化化工技术与现代新能源技术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尽管它们各自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需要创新性地融合。
比如对于项目投资方,目前许多绿电制绿氢项目的投资主体并非典型的化工集团,由于前端是可再生能源,因此许多投资主体来自电力企业,其对下游大规模化工应用并不熟悉。同时,化工集团投资的很多项目,都需要电力企业的支持配合。而这种联合实际上又是新的技术、新的工程方式和新的投资模式的组合。
徐一滨说到,“我认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比如新能源的波动性在制氢过程中实现平衡的技术,为了达到这种平衡,需要在前端和后端进行储能。但是相应地,储能和储氢越多,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和挑战就越大。所以,企业需要进行新的研发和应用,将电力系统、电网平衡,甚至微电网平衡的技术与动态制氢技术以及下游用氢环节更好地进行协调,这势必会产生新的模型算法。”
图2 绿氢工厂应用场景
(一)新的技术组合:自动化加数字化,打造数字孪生的制氢工厂
孟广田提到,新的技术组合是氢能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加,新的技术组合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不同领域的技术需要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的波动性管理方面,如何在制氢过程中平衡这种不稳定性,成为了一项技术挑战。为此,前端和后端的储能技术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储能和储氢需求的增加,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挑战也随之加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变得至关重要。将电力系统、电网平衡以及微电网平衡技术与动态制氢技术和下游用氢环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技术组合。这种组合不仅要求技术之间的协调,还催生了新的模型算法的开发。
在氢能领域,这种创新尤为明显。通过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不可预测性转化为可预测性,新技术组合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出了对数字孪生的强大的需求,它可以考虑到天气状况的波动、绿色能源输入的不稳定性等跨界因素,从而提供了高可靠性和高保真度的数字孪生模型。
图3 绿氢工厂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
从数字孪生的角度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研发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数字化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大幅度降低新工艺或新设备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其次是数字化交付与运营阶段,这一阶段将模型从工程设计角度移交给运营商,确保高保真模型在长达二三十年的运营期中能够高效运行,并对外界的不可预测变化做出最优的自动化控制选择。
西门子在这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过程工业软件提供了从研发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从gPROMS流程模拟与优化, COMOS一体化设计到交付,SIMIT OTS,AR智慧运维Mobile Worker到预测性维护SiePA。这些软件结合西门子SIMATIC PCS 7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能够通过数据模型和实际运行参数的反馈,实现运营的最优解。西门子解决方案的自动化加数字化的特点,加快了运营的进展,缩短了周期,降低了成本,打造出了数字孪生的制氢工厂。
图4 西门子过程工业软件在氢能领域的应用
(二)新的工程方式:设计与仿真优化并行,数字化交付等解决方案助力
制氢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一种全新的工程方式,从仿真、建模、优化开始,直到建设完成。在很多国际的案例中,首先都要做设计和仿真,因为最后要对经济性进行模拟。传统的石化化工项目往往更侧重于生产流程和设备的优化,而制氢项目则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协同和效率。西门子提出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正是这种新工程方式的体现。从研发阶段的数字化模拟仿真,到运营阶段的自动化控制,这种工程方式使得新能源项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运行,同时也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和成本。
图5 绿氢工厂从一体化设计、工程到运维
(三)新的投资模式:绿色金融与跨界投资,共促氢能业务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的投资方式和商业模式也是氢能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由于新能源项目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投资方式。绿色金融、跨界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创新和跨界合作在氢能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合不同行业的技术、投资模式和工程方式,我们可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跨界合作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引领着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
协同力量:西门子多业务板块的协作与共赢
据徐一滨介绍,作为一家拥有多个业务板块的跨国企业,西门子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并非各自为战,而是通过有效的内部合作与协调,共同推进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
西门子能源作为独立运行的公司,已经在氢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成为了活跃的供应商。西门子各业务集团在全球布局中紧密联动,并成立了氢能能力中心这一跨集团机构,协调各相关事业部、国家重大项目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市场推广。
这种组织架构确保了不同业务部门在氢能项目中能够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无论是数字化工业集团(DI)还是智能基础设施集团(SI),都能在绿氢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从设备供应、电能平衡到自动化控制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中国氢能行业的未来展望:数字化与自动化融合引领变革
随着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氢能产业正迎来数字化革命的契机。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重塑价值链,赋能产业转型,还能在氢能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从设计规划到实施运营的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将为氢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我们期待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中,中国氢能行业能够不断突破,激发出磅礴的发展动力,引领全球能源和工业领域的深刻变革。
本文内容来源于:吴梦晗 胡静,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也首次被提及,报告指出:“要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其实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不再是概念,已经有厂家推出了量产车。
2024-03-15 中国石化
在今年2月12日的世界政府峰会(wgs)上,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AI)的未来发展与状态和储能紧密相连。他强调,不应仅仅关注计算力,而是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能源消耗问题。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我们不能只想着算力,如果只考虑计算机,我们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
2024-03-14 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一词被重点提及,这也是中央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首次提及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
2024-03-14 游保平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