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储能具备规模大、周期长、跨季节储能等优点,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成为了“可再生能源+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成为了各地政策中频繁出现的词汇。
而国家也在近段时间密集发布针对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
今天这篇,我们就一起来为您浅析什么是「氢储能」。
氢储能技术是利用电力和氢能的互变性而发展起来的。氢储能既可以储电,又可以储氢及其衍生物(如氨、甲醇)。
狭义的氢储能是基于“电 ‒ 氢 ‒ 电”(Power-to-Power,P2P)的转换过程,主要包含电解槽、储氢罐和燃料电池等装置。利用低谷期富余的新能源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储存起来或供下游产业使用;在用电高峰期时,储存起来的氢能可利用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并入公共电网。
广义的氢储能强调“电 ‒ 氢”单向转换,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等形式存储氢气(Power-to-Gas,P2G),或者转化为甲醇和氨气等化学衍生物(Power-to-X,P2X)进行更安全地储存。
氢储能在发电领域的优势
氢储能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在能量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具有突出优势,可在长时储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化学储能不太适合长时间维度、大空间维度的储能:用锂电池夏天储电,冬天再用,成本上肯定不划算;西部发电,再把锂电池运到东部使用,更是不可能。
此时,与电化学储能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互补性极强的氢能出场了。在用电低谷期时,可通过利用低谷期富余的新能源电能制氢,储存起来或者供下游产业使用;在用电高峰期时,储存起来的氢能可利用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并入公共电网。
存在哪些障碍
01生产成本
氢气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主要通过蒸汽重整、水电解等方式生产,其中蒸汽重整法需要使用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原料,而水电解法需要大量电能作为驱动力,由于生产成本问题,直接限制了氢储能技术的应用规模。
02储存和运输
氢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是气体,体积较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氢气进行压缩,因此需要建立储氢设备和基础设施,包括压缩储氢和液态储氢设备、氢气管道、储运车辆等。这些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高,限制了氢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
03安全风险
氢气具有高能性和易燃性,同时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在含量4%~75%都会导致爆炸。由于储存和运输需要对氢气进行压缩,所以必然存在泄漏和安全风险。氢气泄漏不仅可能导致能源浪费,如果有明火还会导致火灾和严重的爆炸事故。所以目前氢气一般都在大型应用场景中比较常用,并且需要使用专业性的设备。
04技术成熟度问题
虽然氢储能发电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应用进展,但相对于传统能源发电技术,如燃煤、天然气和核能等,氢储能发电技术仍处于相对较早期的阶段,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仍然需要极高的投资。
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包括液化空气储能)以及氢储能是具备大规模储能能力的储能技术。抽水蓄能电站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较为苛刻,并且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集中的地区往往其水资源也比较有限,无法满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需求,因此,我国抽水蓄能的发展潜力将不断减小。压缩空气储能与氢储能的储能容量大、寿命长,随着其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较为成熟,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的示范项目也正在不断布局。
氢储能,尤其氢液化工艺与压缩空气储能(包括液化空气储能)工艺具有较好的耦合性,耦合工艺可以进行能量的梯次利用以提高联合工艺的整体能效。此外,这两类储能技术具有相同的关键设备,如压缩机、膨胀机、换热器等。因此可以进行协同研发攻关,形成互相促进的产业格局。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估算,我国2020年氢气的消耗总量在3500万吨左右,其中绿氢约50万吨;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氢气的消耗总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绿氢的规模也将达到1亿吨。绿氢替代无疑是工业领域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鉴于其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并不能全部以电能的形式融合到电力系统中。储能可以快速、大规模地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全面发展,有利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氢能也是广义上的储能,其具备燃料与原料的双重属性,是新能源渗透工业领域,促进其低碳转型的重要介质。
新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的形式转化成绿氢,对工业领域中的用氢场景进行替代(绿氢替代灰氢),并解决无法通过绿电替代减碳的场景。
氢能与储能都是现在与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并具备巨大的产业市场前景,现阶段,两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工程示范经验不足、利用成本高昂等。
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应该更关注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核心装备的研发,基于可靠的成套技术,合理布局,有序进行工程应用示范,积累运营经验,实现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和全球碳预算(Global Carbon Budget)的最新数据报告,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总计约368亿吨,较前一年增长了0.9%。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再次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其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2024-03-23 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全球正不断寻求优良的能源载体和化石燃料替代品,而它就是绿色甲醇。绿色甲醇包括生物甲醇、可再生甲醇和绿电甲醇等细分种类。
2024-03-23 中勤新能源
2024年3月18日,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全疆首个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自2023年6月投运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参与交易电量超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7万吨;购买绿证1.8万张,相当于购买新能源电量1800万千瓦时,实现生产、使用全绿电。
2024-03-23 中工网、中国石化等整理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