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智己和VIVO发布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产品,固态电池再次进入视野。相比于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安全和能量密度高。目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是300Wh/kg,而固态锂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是700Wh/kg。从材料变化上来看,相比于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会将电解液部分转变为固态电解质,隔膜仍保留,正极采用三元正极,负极采用石墨或者硅碳负极。而全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则全部转变为固态电解质,隔膜取消与否取决于技术路线,负极初期可采用石墨或者硅碳,后期采用金属锂;正极可采用三元或者硫化物或者层状富锂锰正极等其他方案。从研发角度来看,固态电池是以电解液、负极、正极来循序渐进的。从行业进展来看,当前不论是中国、美国、日本、还是德国都有相应支持固态电池的政策。而在行业层面,由于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和续航,预计未来在飞行端、新能源车端、消费电子端以及储能端都会有所应用。
1)飞行端:对续航和安全需求较高,且对成本较不敏感,#所以有可能会成为最先放量的方向。目前NASA、宁德时代、亿航智能已有所布局。
2)新能源车端:岚图追光已搭载半固态电池;卫蓝360Wh/kg锂电池半固态电芯已交付与蔚来;Solid Power向宝马交付全固态动力电池A样;智己发布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L6。
3)消费电子端:vivo发布了搭载半固态电池手机。
4)储能端:海博思创已联合卫蓝开发了半固态锂电池储能产品。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所拥有的安全和续航能将电池的技术水平推向另一个高度。随着产业化进展的加速,建议关注电池端的#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蔚蓝锂芯、珠海冠宇,材料端的#三祥新材、东方锆业、金龙羽、瑞泰新材、上海洗霸、当升科技、翔丰华、元力股份、天奈科技等。风险提示: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纪要详情】
1.产业迭代与机遇
尽管当前固态电池市场热度尚未达到峰值,但今年被认为是固态电池发展的元年,蕴含着众多投资机遇,类似于2022年复合晶体技术在新能源和锂电领域的突破性地位。
锂电池行业以往聚焦于快充技术和经济效益,但市场需求正转向更高层次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技术因其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的特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并预计将持续影响至2025年。
为了降低成本,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的关键在于提升电压平台和材料的容量,以减少每千瓦时所需材料量,从而实现成本大幅下滑。同时,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固态电池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适应了高电压和高容量条件下的需求,允许采用更为先进的电化学方案,如金属锂和硅基电极。
2.航空级电池标准与发展趋势
高能量密度电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尤为关键,航空器对电池质量极为敏感,高能量密度有助于提高有效载荷和整体性能。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对数百瓦时每公斤能量密度电池产品的需求,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向着400瓦时每公斤航空级产品的量产目标前进。
半固态电池技术虽成本高于液态电池,但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已开启实用化进程,并预示着固态电池混合时代的来临,这不仅有利于打造更安全的交通工具,也为大规模应用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3.成本与安全性考量
若现有电池成本能降低50%,达到每瓦时0.3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极大地提升电池行业竞争力。目前固态电池技术正朝着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双重目标发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氯化物)都在研究之中,表明电池行业正处于全面技术迭代阶段,各家公司分别押注不同电解质路线,其中氧化物电解质,尤其是锂过氧化物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和高成功率,例如三峡集团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垂直整合程度高,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4.负极材料革新
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电气性能成为研发热点,尤其是在无人机等对瞬时功率需求大的场景中。虽然硅基负极存在膨胀等问题,但第三代技术通过使用多孔硅和粘合剂,并借助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优化,已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成本目前仍较高,业界普遍认为通过工艺改良,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较大。
5.行业现状与前景
固态电池行业在2024年迈入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生产的过渡阶段,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韩国三星和部分美国团队在推动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全固态电池产品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线的建设。
具体到企业动态,如大众汽车致力于规模化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建设,提升产能并降低成本,SKY与大众共建合资企业,目标实现大规模固态电池产能布局。SamsungSDI则在缩短生产流程、提高核心工艺效率等方面取得进步,并计划为纯固态电池量产新建产线。
6.市场反响与未来趋势
固态电池装车量超出预期,CATL等领军企业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有实质性的产能释放,蔚来汽车等企业的初步尝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未来固态电池行业的关键指标将是装车量的稳步增长,以及各大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
商用车企如比亚迪等也在积极规划搭载固态电池的新型车型,市场预期CATL等企业的产能表现将会持续强劲。同时,飞行汽车等领域对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7.投资分析与建议
投资者在寻找固态电池行业投资机会时,应关注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如瑞典新南公司等。同时,美菱股份、贝特瑞以及专注于硅碳技术的园林股份公司等,在固态电池赛道中被视为较为可靠的投资对象。
总之,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围绕成本、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平衡优化将决定其在能源解决方案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长期投资机会。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的不断深化,固态电池行业将呈现持续发酵的态势,并在未来几年中反复引起市场的关注和投资热潮。
会议实录
1.产业迭代与机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会议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会议中的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各位投资者好,我是固态电池领域的张江。今天由我和林玉共同跟大家探讨固态电池行业的一些机遇。关于此主题,我们已经举办过多次电话会议,并多次与投资者交流。尽管市场热度未如当前,我们依然认为,今年标志着固态电池的元年,机会众多。可以类比于2022年的复合晶体技术,这是新能源及锂电板块中最新、最热的技术。目前,锂电技术主要集中在快充和符合经济方向。然而,快充和服务经济体已逐渐显示出审美疲劳,甚至是开始消失的趋势。
目前的固态电池技术,正处于一个类似2022年的转折点。这是市场最关注的新技术引进,预计将贯穿整个年度,乃至延续到2025年。我们认为,目前的判断依然有效。另一点不变的是,这个行情只适合一类投资者,即那些喜欢追踪主题、新技术、并且交易操作水平较高的投资者。
今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大点:第一,固态电池的意义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二,固态电池行业产业的变化。我们一直强调,固态电池追求的是成本降低,而不仅仅是安全性提高。由于锂电板块90%的成本来自于原材料,而原材料价格已被压缩到极致,我们需要回归到研发本质,即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成本。
目前,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必须提高电压平台和材料的容量。这样,每千瓦时所需的材料量就会显著下降,带来成本的大幅度滑坡。这种技术迭代和创新,将开拓新一轮的产业应用。
然而,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安全性问题随之凸显。在高电压和高容量的前提下,固态电池以其独特的安全性成为解决方案。正是这种独特属性,使得固态电池能够使用更激进的电化学方案,如金属锂、硅基电极等,从而本质上提升能源密度。
3月27日,副主委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标志着行业对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产品的需求。这一需求推动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实现400瓦时每公斤航空级锂电池产品的量产,以及500瓦时每公斤产品的应用验证。
固态电池不仅是追求绝对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安全性来实现成本的降本效果。这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目前,固态电池技术的另一个变化是,它开始被应用于追求安全性和能源密度的产品。这说明,只有在正负极材料和电压平台进行适当的更换后,提高能量密度才具有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及其在成本、安全性和能源密度方面的平衡,将定义其在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本场投资交流会提供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关于固态电池行业当前和未来状况的快照。
2.航空级电池标准,固态电池发展新趋势
固态电池更新汇报中,特别强调了在航空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不同于乘用车,飞机对质量有极高的敏感性。因此,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载荷,还能大大提升航空器的性能。目前,通用航空级的锂电技术标准和技术目标已经发布,提出了达到几百瓦时每公斤的能量密度水平的目标。例如,一个120千瓦时的电力系统,如果采用200瓦时每公斤的电池技术,则电池包的总重量为600公斤。而如果能够达到500瓦时每公斤,则总重量可降至240公斤,直
接减轻了三百多公斤,相当于增加了两个人的承载能力。这一点凸显了追求高能量密度和极致安全性的重要性。
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中,目前已经从半固态到准固态阶段有了一定的应用,尽管其成本仍高于现有的液态电池。然而,确定了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开启了混合电池的元年,无论是制造更安全的车辆,还是实现大规模应用,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上,这一行业有了更大的意义。
关于成本的探讨,如果现有电池方案能够将成本降低50%,达到0.3元钱一瓦时,则60度的电力成本仅为1万块钱左右,这对于电池行业的竞争力是有极大的意义的。
在行业的变化上,液态到半固态甚至到固态电池的迭代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电解质的选择成为了关键,世界上尚没有统一认为某种电解质是未来的最终解决方案。不同的公司正在探索不同的方向,包括硫化物、氧化物和氯化物等。这标志着电池技术正处于一个完全迭代的体系中。
对于投资者而言,股市有其固有的逻辑和规律。对于那些寻找投资机会的人来说,选择有潜力的企业至关重要。然而,二级市场有金融记忆,新发掘的方向大概率也能实现增长。因此,瑞典新南公司由于其在电化学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实力,可能成为值得关注的对象。
3.固态电池产业趋势解析
尽管氧化物电解质仅代表了电解质发展的一种趋势,且氧化铝铈氧化物(AACO)只是其中氧化物电解质的一个细分方向,它们并不像锂那般在锂电池中不可或缺。目前,许多公司如大众正在顺利发展其固态电池技术。我认为,如果评估胜算,氧化物电解质代表三条可能的技术路线中的一条,而在这一路线中,锂过氧化物最有确定性。特别是三峡集团,在国内的垂直整合程度极高,因而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看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能成功,甚至可能高达二分之一。在硫化物或氧化物的贡献下,氯化物可能不会成为最终的主流。
在负极材料方面,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电气性能,硅基负极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在电动运输工具,如无人机(DMD)运营中,起飞阶段对瞬时功率的需求很大。此时,尽管硅基负极存在短板,但第三代技术可逐步克服相关问题。第三代硅基负极主要依靠两种材料:多孔硅和粘合剂。其生产工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形成均匀涂层,有效解决了膨
胀和性能恢复问题。尽管目前成本仍然较高,但行业经验表明,只要原理成立且非技术限制,通过工艺改良降本是有可能的。
在固态电池领域,美菱股份和贝特瑞是靠谱的选项。尽管贝特瑞可能不那么受欢迎,有人认为它规模较小,但正因如此,它具有潜在的增长空间。至于负极材料,应重点关注硅碳技术,例如园林股份公司。这些公司在目前固态电池的赛道中相对而言是靠谱的。
我们定义今年为固态电池的元年,并不认为炒作一旦结束这个主题也就完结了。市场前景和产业趋势显示话题度和产业热度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持续反复出现。固态电池是当前锂电池新技术中唯一发展迅速的领域,并且需要明确区分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
在接下来大半小时的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和观察到的变化。接下来也请张老师就特定公司展开讨论。另外,荣誉工程师出身的农民在技术方面有着深入了解,因此,如果大家后续有相关需求,不论是专业支持还是行业趋势,都可以与他进行深入交流。
好的,感谢东哥,晚上好各位投资者。我将继续讨论我们应该关注的行业方向和目标。在上周,许多投资者对于2024年潜在的投资目标和催化因素表现出浓厚兴趣。近期关键词的变化显示,固态电池从一个模糊主题演变为有了明确产业成果的领域。今年无论是半固态还是全固态电池,我们均认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里程碑阶段。
对于行业来说,今年将标志着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生产的过渡。通常,这一阶段将由一些头部企业引领,例如宁德时代、韩国三星以及美国的团队。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是:一是今年可商业化的全固态电池产品的出现,二是规模化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建设。
4.固态电池产业动向解析
在电池开发的这一阶段,全方位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必要的阶段。相较于之前的A样品阶段缩短开发周期,电池不一定需要与装车时的尺寸形态完全相同,重点验证的是化学体系的可行性。但到了B样品阶段,需要完成电池的设计定型,对于车企来说,则需要启动模组和样车的测试。因此,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是如何把电池规格放大。本行业的一些公司如ChenScape,今年有望推出首个商业化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预计容量大约是5Ah。SolidPower的大容量电池预计约为230Ah,已在去年11月交付给宝马进行测试。SamsungSDI方面,已将产品送到宁德,产品已相当成熟,宝马也计划用四年时间进行测试。宁德正努力将产品放大到22Ah以上,甚至达到之前提到的45至50Ah的大容积电池。
Volkswagen在今年的重点关注点是规模化的全量产线建设。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完成电池设计定型,还要开发对应的生产线工艺,配套设备升级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成本降低。例如之前提到的CommonSkate,在2014年就开始建造自己的Gigafactory级别产线,产出效率从原先的每周2002000件提升至每周10万件,实现了50倍的产量提升,满足G20级别产线的产出要求。上周,昆山的SKY和大众计划建立合资企业,并在未来建设每年21GWh产能的大型工厂。SUVPower去年与SKI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后,今年计划开始在韩国建设新工厂。结合SKI在软包电池制造上的成熟生产体系,相关产能建设将快速推进。
SamsungSDI在二月份启用了一项新的产品工艺,将核心工艺从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五分之一。如果这项工艺验证可行,今年将建设新的产线来支持其未来的纯固态电池量产。
在半固态电池方面,今年的装车量超出了预期。去年行业对半固态电池上车持保守态度,主要因为缺乏大量的装车验证数据,使得车企和电池厂商难以承担风险。今年的变化是源于北京未来的奇点汽车。CATL等半固态电池的标杆企业将在这四年释放产能。蔚来汽车在两家企业释放产能之前进行了预先操作,在从去年11月到今年二月这段时间内,装机量已接近1.26GWh,相当于上万台汽车的电池需求量。这为获取反馈数据提供了支持。
未来对于固态电池行业的关注点是装车量的稳步提升,目前每个月的安装节奏约为三四百兆瓦时。全年可能将达到此水平。湖州工厂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去年底新开的房山工厂也能支持今年的供应需求。主要产能释放地包括大风、西宁等四个地方,加上金豪和昆山释放的10GWh总部产能。三期项目宣布将在青岛开展生产。
其他关注点是商用车型的规划,比如BYD将在4月8日发布新车型。商业集团连续两到三年的全球销量达到500万台,而针对固态电池的规划,则是到2025年实现约10万台的销售规模。诸如凡尔赛、荣威、MG等车型也将搭载固态电池。未来类似CATL的产能表现将表现出色。
关于其他被关注的车型,例如长安汽车正在推进自己的电动化战略,去年12月与Tafel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开发固态电池体系。下半年可以关注它的150km超长续航电池包的上市。此外,广汽、赛力斯、红旗等企业已经发布了对应的概念车型。
关于飞行汽车,由于对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固态电池发展是极有意义的。在这一块,如美国上市公司SESAI正在推进模式,定位固态电池作为关键的应用方向。该公司计划在2024年完成韩国工厂的改造,生产城市空间经济的飞行汽车所需的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4年完成首批样品交付。
A股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关注固态电池是否能成为独立的主题。我们认为,无论从行业空间、锂电技术的确定性,还是固态电池的定性上,固态电池都是一个独立的持续性主题。目前的问题是,在公司中缺少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企业。对于固态电池来说,可能仍需要依靠头部企业引领,如宁德时代和SDI。
供电技术路线方面,目前还没有收敛。但我们的结论是,没有哪一种技术路线应该被忽视。五号路线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如何批量化生产。引领相关技术的公司如SolidPower与宝马的合作、中国智能,以三阳新材为例,可能成为行业的潜在标杆,公司在氧化物和硫化物电池上游材料的积累显著。
A股上市公司中,固态电池主业有支撑,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主业增长空间不大,会积极开拓新领域。第二类则是主业稳定增长,以产业资本的形式投资行业。诸如三阳天才等由传统主业向固态电池领域拓展的例子,显示了市场对此的高度期待。
5.固态电池业务前景展望
从2024年一孔度的出货量来看,实际上是下游客户更加积极的补货意愿。同时,国内印制电路板用的原材料已经出清,将进入新一轮的采购周期,因此公司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再加上公司主要采购海外高纯材料,目前价格较稳定,预计公司毛利将有所恢复。
储能量方面,公司预期将增长近十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的主营业务。而中央业务方面,主要来自公司子公司,如沈宁德文达。一方面是汽车监控模板,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尤其是与Windows相关的业务。预计该板块今年将实现盈亏平衡。去年约亏损1000万,而今年预计将增长近4000万的利润。
在其他新业务方面,例如公司的流花刀陶瓷珠项目,去年已完成了产品的验证。今年有良好的业绩预期,这两项新业务加上主营业务毛利的复苏,我们预计公司今年的利润将实现较好的增长。
未来增长点方面,除了上述关键因素外,公司的海绵锆项目也值得期待。今年年初,公司与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因为南京六化是高压分离行业的成熟公司。他们需要用到的海绵锆产品作为原材料,因此与我们签订合作。公司将向南京供应原材料,而南京也承诺采购一定数量,在生产出的产品将供应三峡,三峡将加工成高级海绵锆再销售,这形成了产业链闭环,对双方都是双赢的局面。进展方面,公司申请军用标准,2024年有望出样并获得订单。公司在国内市场有希望成为标杆性企业。预计今年利润将逐步反转,并在未来开发新业务,如固态电池和海绵锆增长曲线。
技术潜在方向方面,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是铜箔接枝处理。因在固态电池领域中,必须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表面处理。此外,粘接剂在固态电池中也有潜在的改进空间,例如干法工艺中的聚四氟乙烯作为粘接剂。
相关上市公司,如德尔科技、尚志新材、通冠铜箔等,在这些领域也有所作为。
3月28日电 国新办28日就“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举行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在会上表示,上海将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贡献。
2024-04-03 中新网
2023年,新疆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建立集绿氢制、储、运、加、用为一体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建设一批氢能产业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推广氢燃料电池车1500辆以上。
2024-04-03 全球氢能
3月30日,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湖北高速氢能源生态示范线启动,共30辆49吨东风氢能重卡投入使用。湖北省首条氢能源示范线,是湖北交投集团子公司楚天高速联合东风汽车集团、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湖北安捷物流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共同打造。
2024-04-03 部荆楚网 产业发展部 楚天公司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