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甲醇是一种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可以作为化学工业中各种产品的气候友好型原料,尤其是最近作为船舶工业的绿色燃料。绿色甲醇是由CO2经与使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氢反应生成,又称为电子甲醇。绿色甲醇生产包括三步:合成气生产、甲醇生产和粗甲醇净化。
科莱恩催化剂合成气和燃料副总裁Georg Anfang表示:“作为船用燃料的替代品,绿色甲醇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从而使运输部门脱碳。”
绿色甲醇是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选项,也是打造“第二矿山”的资源选项,未来几年将迎来甲醇产业发展的关键期。
构建中国的绿色甲醇体系,应该基于中国的能源禀赋及工业结构现状展开。绿色甲醇是储存太阳能、风能的最佳能源载体,也是绿氢的最好载体,并且作为液体燃料,其运输成本低且可以长期储存。应利用绿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甲醇—氢能发展路线。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有望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万亿元级市场空间即将释放。甲醇在具备能源属性的同时兼具低碳属性,可通过绿电—绿氢—绿醇实现全过程可再生,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
绿色甲醇是时代变局下的“中国式创新”。甲醇循环经济构建起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甲醇将打造资源“第二矿山”,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甲醇经济的潜力将不断释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甲醇项目建设,未来几年将是甲醇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甲醇需求占全球2/3,可再生甲醇产能在全球居领导地位,预计2026年将有75%的新增甲醇产能来自中国。
交通运输是我国耗油大户。作为重要的下游突破口,甲醇燃料的发展备受关注。经过多年努力,甲醇作为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色的低碳燃料在交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将在石油能源的规模替代以及交通燃料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甲醇相关研究
1、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实现了碳中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被称为酞菁钴的催化剂材料,它可以将二氧化碳(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转化为可再生燃料,如甲醇。
发表在《ACS催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酞菁钴作为催化剂,通过多个反应步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
第一步将二氧化碳(CO₂)转化为一氧化碳(CO),第二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甲醇。
这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方法,同时提供了一种生产清洁能源的途径。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一种将二氧化碳化学转化为甲醇等燃料的方法。甲醇有可能以一种更环保的方式为汽车提供动力。
虽然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已经工业化,但通过电化学过程大规模实现这一转变已被证明是一项重大挑战。
“我们的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能够将每个领域在同一问题上的所有知识结合起来。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一个团队里,集思广益,收集见解,以尽可能最好的方式设计和理解这个系统,”共同主要作者凯文·里维拉-克鲁兹(Kevin Rivera-Cruz)说,他最近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
酞菁钴就像CO₂或CO分子的分子钩。
这些分子在钴金属周围的排列(几何形状)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每个气体分子结合的强度。
他们发现,问题在于酞菁钴与CO₂分子的结合比与CO分子的结合强得多。
因此,一旦在第一步中产生CO,在进一步转化为甲醇之前,CO会被另一个CO₂分子取代。
利用先进的计算模型,研究人员计算出酞菁钴与CO₂的结合比与CO的结合紧密三倍以上。
他们还通过测量不同CO₂和CO含量时的反应速率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表明,结合亲和力的差异与催化剂的电子如何与CO₂和CO分子相互作用有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建议重新设计酞菁钴催化剂,以加强其与CO的相互作用,并降低其与CO₂的结合强度。
解决这一障碍可以为使用像酞菁钴这样的催化剂大规模有效地将CO₂废物转化为甲醇燃料铺平道路。合著者包括密歇根大学的姚立波、保罗·齐默尔曼、尼拉拉·辛格和查尔斯·麦克罗里。
2. CO₂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研究获突破
2024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申能股份有限公司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主任刘殿华教授在二氧化碳(CO₂)加氢制甲醇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上。
将二氧化碳通过加氢反应制备绿色甲醇,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进一步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铜基催化剂上。然而,铜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仍存在争议,铜与载体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尚未得到明确解释。
该研究将一种具有钙钛矿结构的N型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锌负载和铜/锌原子比的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该研究证实了从载体到铜上的电子转移是铜和载体之间金属与载体间电子转移的本质,这种电子转移进一步促进氧空位的生成。由于金属和载体的费米能级不同,因此两者接触会形成肖特基—莫特结,进而促进金属与载体间电子转移。这项研究为合理设计出高效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增添了可能。
3. Braskem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从CO₂中生产甲醇的技术
Braskem宣布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合作,探索使用电化学反应器从CO生产甲醇的可行性,CO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可以从CO₂捕获和转化中获得。
该项目将持续一年,由Braskem全额资助,作为其探索更可持续生产替代方案努力的一部分。
甲醇是化工行业的重要产品,可作为多种生产过程的原料。
该项目探索的电化学路线旨在获得低碳足迹产品,降低整体集成解决方案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具经济吸引力,”Braskem脱碳技术平台负责人Márcio rebouas说。
甲基醇,俗称甲醇,对许多工业至关重要,目前从煤炭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中获得。
此次合作可以提供一种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影响的过程,因为从先前捕获的CO₂中生产甲醇具有潜在的低碳足迹。
此外,该产品可以整合到石化工业过程中,通过转化为烯烃和芳烃或直接用作燃料,减少其碳足迹。
UBC化学、化学和生物工程教授、首席研究员Curtis Berlinguette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Braskem合作,首次展示在膜反应器中将CO转化为甲醇的过程。”
“我的团队之前已经证明,我们的膜反应器,我们称之为‘Thor’,能够只用水和电就驱动过氧化氢、生物柴油和药品的生产。与Braskem的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将Thor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甲醇生产。”
与加拿大大学的合作是Braskem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迈出的又一步,特别是在实现碳中和方面。
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过去的几年里,Braskem已经进行了多次合作,探索和开发利用我们运营中产生的CO₂的替代方案。通过这个新项目,公司正在扩大在学术领域的活动,并与国外主要教育机构合作,促进创新和颠覆性研究,”rebouas说。
近年来相关绿色甲醇项目动态
1、 阿拉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示范项目启动
据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消息,2024年10月27日,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阿拉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示范项目,在阿拉善高新区启动。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50万吨级电解水制氢耦合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项目,由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浙江醇氢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运达股份、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内蒙古阿拉善能源公司共同投资,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园区内企业烟气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低碳甲醇,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项目利用吉利绿色甲醇制备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二氧化碳和氢合成制甲醇全流程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万吨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减碳近75万吨。
据了解,绿色甲醇可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色氢气,再结合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制备而成。2024年10月25日,盟行署印发《阿拉善盟绿色甲醇示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阿拉善盟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绿色甲醇能源制备大基地,同时推进甲醇汽车在全盟的推广应用。
阿拉善绿色甲醇制备项目正是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阿拉善盟实际情况,探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将极大地带动地区风光资源开发,提升地方绿电消纳能力,加速推动传统能源结构迭代升级,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2. 天楹集团世界级绿色甲醇项目技术许可签约
2024年10月29日,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以下简称CRI)与中国天楹集团签署技术许可协议,中国天楹集团将运用CRI的专利技术,在吉林辽源建设中国首个大规模应用CRI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的项目,项目首期工程绿色甲醇年产能将达17万吨。
据介绍,本次双方签署的协议包括CRI的技术许可、工程设计、催化剂以及专有设备的供应。项目将采用CRI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Emissions-To-Liquids,以下简称为ETL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产生的绿氢和从生物质中捕获的碳生产绿色甲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座以风光可再生能源为应用且采用ETL技术的工厂,预计首期项目将于2025年投产。
冰岛环境、能源与气候部部长格维兹勒于尔·索尔·索尔达松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此次冰岛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体现了双方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该项目的成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助力工业脱碳。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与CRI的合作是促进中国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一步,希望双方技术人员共同携手合作,打造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级现代能源项目标杆。未来,中国天楹集团还将与CRI合作,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设更多清洁能源相关项目。
“中国天楹辽源项目不仅是对中国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东北地区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领跑者。希望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楹和欧盟企业在环保化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
据介绍,采用CRI的ETL技术建设的河南安阳和连云港两座绿色甲醇工厂都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累计绿色甲醇年产量超过20万吨。其中,部分绿色甲醇产品已用于重型物流卡车的燃油替代,还被用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火炬燃料。
3. Qair将在法国勒阿弗尔的Haropa港口开发年产20万吨的电子甲醇项目
2024年11月11日,可再生能源公司Qair宣布,该公司已获得法国勒阿弗尔Haropa港的一块土地,用于开发其电子甲醇生产项目Methavert。
项目占地60公顷,位于Rogerville,毗邻Havre大运河和A29高速公路。
它是2024年5月被指定为“法国2030工业基地”的五个Haropa港口地块之一,并受益于政府对工业项目实施的支持。
Methavert由Qair开发,旨在在勒阿弗尔工业港区建立可再生氢和甲醇生产,勒阿弗尔是北欧第一个深水进口入口点和最终出口港口。
该设施最初将生产20万吨电子甲醇,以支持海运和其他高排放和难以减排的行业(“难以减排的行业”)的脱碳。
该项目将与当地生态系统无缝整合,受益于现有的甲醇储存设施,并与附近工业基地和港口基础设施正在进行的脱碳努力保持一致。
Qair和Haropa港计划共同合作建立可再生甲醇价值,改造工业港区,并将勒阿弗尔港定位为未来海上运输绿色走廊的关键枢纽。
哈洛帕港:法国第一个物流中心。
哈洛帕港是勒阿弗尔港、鲁昂港和巴黎港的合并,支持一项综合性倡议,为工业和物流项目开发土地,这些项目与交通和能源网络等基本公用事业有战略联系。
为了实现零净人工化(ZAN)目标,Haropa港正在实施土地密集化战略,即重复利用以前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是“在港口上重建港口”。
这种方法与Haropa港2020-2025年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该战略目标是将塞纳河轴工业港区定位为法国工业振兴发展的中心枢纽。
4. 科莱恩MegaMax™催化剂为中国首个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提供动力
科莱恩正在中国合作一个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的项目,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
该项目将采用科莱恩高性能MegaMax甲醇合成催化剂,并将成为中国首个商业化的生物质气化绿色甲醇工厂
由于其高活性和增强的稳定性,该催化剂非常适合绿色甲醇生产
科莱恩的MegaMax催化剂入选中国生物质气化绿色甲醇项目。
到2027年,该工厂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风力发电,分两个阶段生产高达25万吨的绿色甲醇。
第一阶段的工厂建设于2024年3月开始,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生产绿色甲醇,成为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的生物质气化绿色甲醇工厂。
科莱恩催化剂合成气和燃料副总裁Georg Anfang评论道:“我们非常高兴成为这个开创性项目的一部分。
我们在甲醇合成领域拥有50多年的专业知识,并明确致力于为能源转型开发创新催化剂,是这一享有盛誉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理想合作伙伴。
绿色甲醇将作为可再生燃料和绿色化工生产的原料发挥关键作用。”
科莱恩的MegaMax是中国首个生物质制甲醇项目的优秀解决方案,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对绿色甲醇生产所需系统波动的容忍度。
它还提供了出色的活性,即使在非常低的反应器温度和压力下。
由于催化剂的选择性增强,副产物的生产收率低,显著提高了绿色甲醇合成的经济性。
科莱恩将通过其由高素质工程师和专家组成的应用催化剂技术(ACT)团队,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以确保催化剂的最佳性能。
通过CLARITY™数字服务门户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支持,该门户可以访问实时工厂数据,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盈利能力。
5. 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工业项目开工
2024年11月6日,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二氧化碳精制及甲醇装置桩基础开始施工,标志着国内首个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采用中煤鄂能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制绿氢,再将化工装置排放尾气提纯精制的二氧化碳与绿氢转化为甲醇,实现规模化绿电绿氢消纳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中煤鄂能化公司发展科创部表示,项目总投资约49亿元,将建设625MW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2.1万吨/年电解水制储氢、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绿色甲醇(含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精制)以及配套公辅设施。计划于2026年10月建成投产后,较同等规模的煤制甲醇每年可减少煤耗1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万吨。
该项目是中国中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中煤“两个联营+”示范基地,构建“两个对冲”机制,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将为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工业化解决路径。
据了解,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绿氢,再由绿氢加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这个被称为“液态阳光合成甲醇”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此前在兰州新区完成了工业化验证。与传统煤制甲醇排放二氧化碳不同,该技术则是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开辟了一条绿色甲醇全新路径。
6. Hapag-Lloyd与中国金风科技公司签订绿色甲醇承购协议
Hapag-Lloyd 公司(德国汉堡)与能源生产商金风科技(北京)达成协议,每年向其交付25万吨绿色甲醇。
Hapag-Lloyd表示,绿色甲醇将由生物甲醇和电子甲醇混合而成,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70%,并符合当前所有可持续性认证要求。
金风科技计划在其位于中国兴安联的现有项目附近建造一座新的绿色甲醇工厂。
金风科技还计划在2026年交付早期订单。
“这仍取决于金风董事会的财务投资决定。我们预计将于2027年底在兴安联建成一个百万吨绿色甲醇基地,”金风绿色甲醇负责人刘日新表示。
Hapag-Lloyd表示,到2030年,它的目标是将装置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比2022年减少约三分之一。
它补充说,与传统燃料相比,绿色甲醇的订购量每年可以在装置运营中减排高达40万吨CO2当量的排放量。
2024年10月,AP Moller-Maersk公司(丹麦哥本哈根)与长绿能源技术公司(中国西安)签订了一份长期的生物甲醇承购协议。
7. 西班牙公司选择庄信万丰技术用于电子甲醇项目
庄信万丰公司表示,其电子甲醇技术已被Reolum公司(西班牙)选中,用于Reolum公司位于西班牙La Robla的La Robla Nueva Energia (NE)项目的下一阶段,该项目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子甲醇生产厂之一。
该公司补充说,该工厂计划在2027年底前投产。
该项目得到了欧洲投资银行的支持,最终的投资决定预计将在2025年做出。
La Robla NE 电子甲醇工厂将构成一个名为La Robla 绿色的一体化绿色能源发生项目的一半。
庄信万丰表示,该项目由Roblum和La Robla NE组成。Roblum是一个绿色能源发生厂,将为5万多户家庭供电。
该公司表示,La Robla NE将把从生物质工厂提取的CO₂与绿色氢混合,生产电子甲醇,预计每年可生产多达14万吨。
庄信万丰的eMERALD电子甲醇技术将捕获的CO₂转化为甲醇。
Reolum项目是庄信万丰催化剂技术业务自2024年4月1日以来的第五次“应用”,为该公司在2025-2026年底之前赢得20个可持续技术项目的里程碑做出了贡献。
自2022年4月1日以来,庄信万丰已获得15个重大能源转型项目。
Reolum专注于开发绿色氢、电子甲醇和生物质燃料相结合的热电联产技术。
8. 华谊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开工
2025年1月2日,华谊集团1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破土开工。
该项目采用生物质甲醇路线,以上海市城市湿垃圾、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产生的绿色生物天然气为原料,引入上海化工区3台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绿电,依托华谊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的制气装置进行生产。项目占地8000平方米,计划在2025年12月底建成。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上海绿色甲醇产业“零”的突破,上海港有望加注本地产的绿色甲醇。
据悉,该项目是国资国企深化合作的典范,也是华谊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将实现上海产绿色甲醇从无到有的突破,也将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需要与之能级匹配的绿色甲醇加注中心,而绿色甲醇本地化生产正是贴合资源禀赋、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上海样本’。
开工仪式上,天辰公司、上海能化、申能集团、上海市发改委能源处、华谊集团和上海化工区各方领导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高品质如期建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华谊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9. Sungrow氢能将为中国6.8亿美元的绿色甲醇项目提供生产设备
Sungrow氢能(中国,合肥)于2025年3月17日表示,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每年10万吨的“液体阳光”绿色甲醇示范项目,是国家绿色氢倡议项目。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表示,已获得该项目最大份额的制氢设备合同。
该公司将交付16台碱性电解槽,每台1200 Nm³/h,以及集成的气液分离净化系统。
该公司表示,这个价值6.8亿美元的项目将可再生能源、氢气和储能系统整合在一起,以使以煤炭为基础的行业脱碳。
该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625 MW的风能/太阳能发电能力,每年2.1万吨的绿色氢气生产,每年10万吨的CO₂和绿色氢气合成甲醇,以及完成后每年减少50万吨的CO₂。
Sungrow 氢能补充说,其绿色制氢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绿色制氢和绿色氢制甲醇转化的应用验证,为煤炭化工等高碳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转型途径,这对商业可扩展性至关重要。
10.巴斯夫为西班牙电子甲醇项目提供碳捕集技术
根据巴斯夫公司2025年3月26日的一份声明,巴斯夫公司和Forestal de Atlántico SA(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签署了一份早期披露协议(EDA),旨在通过碳捕获解决方案推进电子甲醇的生产。
根据协议条款,巴斯夫将分享其专有的OASE蓝色技术,该技术旨在有效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于Forestal在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Triskelion项目。
巴斯夫中间体事业部OASE气体处理技术全球业务总监Torsten Katz表示:“通过与Forestal合作,我们正在为首批使用我们的OASE技术生产电子甲醇的工厂之一奠定基础,从而进入我们的OASE蓝色技术的创新可持续应用领域。”
巴斯夫表示,Triskelion项目的设计产能为每天156吨的电子甲醇生产。
该公司表示,从发电涡轮机的废气中捕获的CO₂将通过与可再生氢反应转化为电子甲醇,这突显了一种更可持续的燃料生产的创新方法。
巴斯夫表示,EDA为前端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前端工程设计将由Forestal聘请的第三方承包商开发。
“这一过程将使Forestal能够评估项目的清晰度、愿景、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使他们能够与其他承包商分享设计,进行竞争性的建设投标,”他说。
11. 惠生工程签约土耳其绿色甲醇项目
2025年3月19日,ITC-WasteFuel土耳其安卡拉绿色甲醇项目FEED合同签约仪式在惠生工程上海总部举行。
据了解,作为低碳、可再生燃料,绿色甲醇的应用将有效降低船运行业的碳足迹,助力能源结构向可持续方向转型。ITC-WasteFuel土耳其绿色甲醇项目计划利用土耳其ITC公司在安卡拉的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生物气生产绿色甲醇。这是土耳其首个生物气制甲醇项目,惠生工程将为该项目提供FEED设计服务。
WasteFuelCEO David Trench表示:“项目下一阶段的开发非常重要,我们也非常高兴选择惠生工程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将成为全球绿色甲醇生产的典范。”
惠生工程行政总裁周宏亮表示:“土耳其安卡拉绿色甲醇项目是我们在生物气制甲醇领域的又一重要实践,更是惠生工程在新能源产业服务升级中的重要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土耳其ITC公司总经理YavuzKantur表示:“该项目不仅将交付低碳能源,更是对安卡拉每年180万吨市政垃圾的创新性利用。惠生丰富的工程经验让我们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充满信心。”
总 结:绿色甲醇产业迎来关键发展期
绿色甲醇是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选项,也是打造“第二矿山”的资源选项,未来几年将迎来甲醇产业发展的关键期。2024年10月29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2024绿色甲醇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多位专家作上述表示。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指出,构建中国的绿色甲醇体系,应该基于中国的能源禀赋及工业结构现状展开。绿色甲醇是储存太阳能、风能的最佳能源载体,也是绿氢的最好载体,并且作为液体燃料,其运输成本低且可以长期储存。应利用绿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甲醇—氢能发展路线。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有望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万亿元级市场空间即将释放。”运达股份认为,甲醇在具备能源属性的同时兼具低碳属性,可通过绿电—绿氢—绿醇实现全过程可再生,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
中德制造业研修院院长、浙大管院专精特新研究中心认为,绿色甲醇是时代变局下的“中国式创新”。甲醇循环经济构建起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甲醇将打造资源“第二矿山”,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甲醇经济的潜力将不断释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甲醇项目建设,未来几年将是甲醇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甲醇需求占全球2/3,可再生甲醇产能在全球居领导地位,预计2026年将有75%的新增甲醇产能来自中国。
交通运输是我国耗油大户。作为重要的下游突破口,甲醇燃料的发展备受关注。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甲醇作为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色的低碳燃料在交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将在石油能源的规模替代以及交通燃料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甲醇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也是实现碳中和及能源内循环、能源自给自足的现实路径。据介绍,依托吉利甲醇全产业链的探索研究和产业布局,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打造的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现已全面产业化运营。
对此,醇氢电动是商用车动力技术路线的最优解之一,可以解决目前商用车新能源化过程中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醇氢电动技术的应用是汽车产业和能源转型的连接点。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通过推广醇氢汽车引导和推动甲醇作为燃料的广泛应用和绿色化。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04-23
2025-04-11
2025-04-15
2025-04-16
2025-04-25
2025-04-18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