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势能源与巴西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2025年10月9日,未势能源与巴西技术研究所(Instituto de Pesquisas Tecnológicas, 简称IPT)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围绕重型车辆氢能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行性开展联合测试与研究。
巴西技术研究所(IPT)成立于1899年,是巴西历史最悠久、最具声望的科技研发机构之一,隶属于圣保罗州科技与创新厅。IPT拥有跨能源、材料、居住建筑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研究能力,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到试验验证的完整创新链条。其新建成的LabH₂实验室配备了覆盖全氢能产业链的研发设施,包括70MPa和35MPa两座加氢站,为本次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天合元氢加入欧洲H2Med联盟
近日,欧洲氢能领域传来重大消息——H2Med西南氢气走廊联盟成员数量从最初的9家大幅增至49家,覆盖氢能上下游全产业链企业。这个由法国、德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地区的能源公司组成的联盟,在推动欧洲氢能市场的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天合元氢凭借国际领先的电解槽技术及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成为这个备受瞩目的欧洲能源项目的重要一员。
2024年12月,法国、德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公司联合成立了H2Med西南氢气走廊联盟,旨在推动欧洲氢能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规划,H2Med项目预计耗资25亿欧元,将伊比利亚半岛的氢网络与法国、德国和整个西北欧的氢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欧洲能源大动脉,贯穿绿氢制、储、输、用等关键环节项目,到2030年,欧洲有望获得具备经济性的可再生氢能。据估算,葡萄牙至西班牙和西班牙至法国两条互联线路的氢气容量将分别达到75万吨/年和200万吨/年。目前,这些开发项目已被认定为欧洲共同利益项目(PCI),为欧盟资金的相关支持铺平道路。
与海外电解槽生产企业相比,中国电解槽在硬实力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价格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天合元氢已紧密布局欧洲市场,已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先后落地氢能项目。并于今年成立了西班牙子公司,是加入H2med项目唯一一家具有中国基因的氢能公司。目前,天合元氢在产品和技术上已取得较大突破,性能领先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能通过系统性的协同设计,将光伏、储能和氢能技术深度融合,解决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可靠性等核心难题。同时,依托天合集团在欧洲地区的资源优势,紧密布局欧洲市场,目前已具备完善的交付能力。随着H2Med项目的推进,一条条绿色氢能管道将如同新的能源动脉,贯穿欧洲大陆。天合元氢的加入不仅仅是在项目深度参与,更意味着中国氢能技术获得了欧洲高端市场的认可。
三一氢能新疆地区再获突破
近日,三一氢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溶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吨精细化学品及4000吨电池燃料氢多联产项目。三一氢能将为该项目提供4台1000Nm³/h碱性电解槽与2套2000Nm³/h气液处理系统及配套装置,助力中溶新能源实现清洁氢能与精细化工的协同发展。
印尼中溶新能源项目位于新疆可克达拉经开区城西化工园区,总投资约21亿元。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充分利用中溶科技全球独家的“醋酸酯化加氢”专利技术,有效发挥中溶科技的产业优势,生产电子级无水乙醇和医药级无水乙醇,并联产醋酸乙酯等产品,产品附加值高,经济竞争力强。
同时,项目利用新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开发绿电制氢项目,给氢能车替代燃油车提供优质氢源,在当地率先垂范氢能应用推广,打造氢能交通应用场景,助力新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国际氢能网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 年 9 月 29 日,意大利 NEXTCHEM 与德国西门子能源签约,合作开发模块化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初期聚焦游艇领域。前者供模块,后者负责系统集成,可实现船舶净零排放,亦适用于固定发电等场景。
2025-10-09 钱伯章
2025年9月28日,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公司所属子公司——江苏赣锋动力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24V启驻锂电池正式发布,是赣锋电池向用户方向应用延伸的首次尝试。
2025-09-30 本网编辑
德国莱茵集团(RWE)2025年9月29日表示,已退出纳米比亚100亿美元的Hyphen绿色氨项目,这对这个南部非洲国家成为主要氢气中心的雄心是一个打击。
2025-09-30 本网编辑
2025-09-28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8
2025-10-11
2025-09-16
2025-09-16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