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氨作为串联可再生能源存储与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的关键载体,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突破口。
合肥氢能公司团队分享前沿绿氨制备技术,为低成本生产提供新思路;武汉零界氨氢团队展示成熟氨动力产品,如氨能内燃机、氨能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轻量化商用车、燃煤锅炉的掺氨燃烧及模块化柔性合成氨设备等;太原理工大学详解聚合性智能微电网技术,为绿氨生产的能源供给提供解决方案。潞安化机系统介绍了企业在绿氨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绿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应用技术的突破,只有打通‘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链条,才能真正释放绿氨的市场潜力。尤其在海上应用场景中,绿氨合成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氨动力不仅可作为海上电力消纳的重要途径,还能为海上平台、船舶等提供稳定储能供电,解决海岛能源供应难题,甚至有望推动海洋运输业从'燃油时代'全面迈向'零碳时代',助力全球航运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氨燃料内燃机和燃气轮机领域,目前国内外主流技术主要用柴油或者其他燃料来进行掺烧或者引燃点火,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减碳,无法做到真正的净零碳排放,而目前团队通过在线催化裂解和等离子点火技术,解决了氨气难点火和燃烧稳定性问题,实现了纯氨燃烧,达成真正的净零碳排放。
达成多项共识:一是绿氨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将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窗口;二是政产学研用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攻克技术瓶颈;三是要加快制定绿氨产业相关标准与规范,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绿氨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战略价值,必将成为“破解能源困局、赢得未来产业”的关键路径。
聚焦绿氨制备关键技术攻关、氨动力装备产业化及海上能源消纳应用场景开发三大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成果共享平台,加速推动绿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作为能源革命的"新石油",绿氨正重构全球能源格局。绿氨将成为"破解能源困局、赢得未来产业"的战略路径,为我国绿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10月20日,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向鹿城实验室拨付2025年第八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专项-重要能源与战略资源领域项目)500万元,全力支持其攻坚推进“基于AI氢能储运装备用抗氢脆稀土微合金化新材料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
2025-10-21 本网编辑
2025年10月19日,在“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为主题的远景闭门科技会上,远景科技集团系统阐述人工智能作为划时代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并清晰定义了“物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概念。
2025-10-21 本网编辑
2025-10-11
2025-10-21
2025-10-13
2025-10-18
2025-10-09
2025-10-23
2025-10-20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