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嘉宾提出,未来5年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至40%。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表示,新型储能已从新能源的合规性要求,跃升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资产,未来,(电)源无储不立,(电)网无储不稳,(电)荷无储不灵,体现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5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至40%。
目前储能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材料问题,新型储能的发展,关键在于源端材料的突破。协鑫集团储能材料方面有多项前沿技术,尤其是下一代电池材料相关技术。例如,GCL-PHY法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是区别于传统湿法工艺开辟的干法新工艺,可将工艺成本、能耗指标降低50%。此外,该公司使用硅烷气加多孔碳等制造硅碳负极,为未来电池提供更适配的负极材料;该公司还在发力下一代新型碳材料碳纳米材料,以满足固态电池与黑磷电池等前沿技术需求。
储能系统正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到2030年,算力构成中将有95%为推理算力,这对电网的实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量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绕赤道一圈,需对应配套50毫瓦时储能系统保证供能。目前,协鑫集团正研究在中东地区搭建“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电价仅约0.15元/千瓦时。
展望未来,看好储能装机需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表示,203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总量预计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未来加大风光装机时,储能将成为重要的一环。
天能控股集团表示,“十五五”将是储能与氢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这是一个万亿级的确定性赛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机遇。在中国,储能、氢能产业的驱动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能源法的实施,储氢领域的政策体系正从引导迈向夯实,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产业定位也从配套升级为核心。
过去我们常孤立看待各类技术,但未来的关键在于协同,要构建一个多能融合的生态系统。天能集团近40年的产业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坚持铅锂氢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正是为了应对多元场景下的复杂需求。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中国能建与中国石化签订绿色甲醇产销一体化合作意向书;永氢能源内蒙古签约36亿绿电制氢项目;
2025-06-09 公开信息
2025-10-11
2025-10-21
2025-10-13
2025-10-18
2025-10-09
2025-10-23
2025-10-20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