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陕西氢能将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主动拿出让政府满意、市场认可的方案,为陕西省打通氢能产业链、构建氢能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氢能运营平台企业,我们统筹陕西省政策、资本、市场、人才、技术资源,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机遇,聚焦氢制备、氢装备、氢应用、氢科技、氢金融等产业板块,规划为先、谋定而动,先行启动建设国家绿氢示范基地、制氢示范园区和装备制造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近日,就如何用各种创新举措引领氢能产业新赛道等话题,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黄晔表示,今后,陕西氢能将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主动拿出让政府满意、市场认可的方案,为陕西省打通氢能产业链、构建氢能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模式
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公司正式成立之前,我们筹备了一年多,对全国相关的企业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最后提出公司要有别于其他主体。”黄晔说,“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为社会持续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在此背景下,陕西省国资委同榆林市政府组织央、省、市三级国企,组建了氢能产业平台——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12月31日挂牌运行。如今,陕西氢能发挥统领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作用,统筹陕西省氢能供应、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整体布局,整合氢产业各类资源,科学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构建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发展局面。
“我们把社会资源统筹起来,既不扰乱市场,也不给政府添负担,创新性地采取‘合伙企业+平台公司’的企业架构,把股东变成合伙人,把决策权交给平台公司,以新体制探索新路径。”
另外,在管理模式上,陕西氢能采用“双GP+双执伙”管理体制,最大程度赋予管理层重大事项决策权,保障企业市场化高效运行。“这样的话,公司不仅有了政策保障,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明确‘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向。”
平台发力
引导产业生态链可持续发展
平台已搭好,只等项目来。“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工业用绿氢’和‘交通领域’两条产业生态链。”黄晔介绍。
其中,工业用绿氢即风光—绿电—储能—绿氢—工业原料产业链条,而在交通领域即建设从制氢工厂、加氢站、燃料电池核心装备、氢能重卡的闭环全生态。“围绕上述产业生态链布局产业项目,从而带动榆林市氢能产业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工作有序开展。”黄晔说。
当下,陕西氢能正积极搭建氢能重卡运力场景。今年4月,首批20辆氢能重卡成功发车,预计年可实现煤炭运力100万吨。”黄晔介绍,“通过这20辆车的示范运行把产业链衔接起来,让他们运行一段时间,不断地寻找背后的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使它们真正不亏损、能盈利,最后在社会上逐步推广开来,形成一条可推广的产业链。”
榆林,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何把这些二氧化碳消纳掉?陕西氢能有着自己的秘诀。
“将来还得要靠绿氢和绿氧来支撑。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丰富的新能源来实现这个目标。”据黄晔介绍,公司规划了400万吨的项目,还要构建陕蒙联动、陕蒙协同,目前已经做了一个33万吨的榆林—鄂尔多斯协同发展的方案。另外,3000方/小时制氢示范园区已完成立项和林地手续办理,占地3000亩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园区完成投资备案。今年签约27家链上企业,与9家企业的装备制造达成落地合同,拟开工建设4个项目。
氢能产业要发展,必须靠创新。“我们主要依靠两个创新平台:一是与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开展固体氧化物电池研究与产业化合作,在榆林落地中国西部(榆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端制造基地项目;二是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西安交大-陕西氢能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依托国家储能平台载体和以何雅玲院士为引领,共建储能创新研究院、共建储能学院、共建储能孵化器,合作开展储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这两个平台是开放式的,主要由我们出题、两个平台来答卷、最后政府来考核。”黄晔说。
突破瓶颈
全力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生态
与氢能发展先进的城市相比,陕西的氢能产业发展仍然较慢。
“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思想观念的束缚。”黄晔坦言,建议省、市两级有关部门成立氢能产业部门,专门研究氢能产业发展规律,用新理念去引领行业发展,用行动带动项目快速落地。
在黄晔看来,推动陕西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还需多方协同前行。首先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对绿氢制备、加氢站、燃料电池、新型储运氢、燃料电池商用汽车整车制造等进行不少于十年的产业政策支持;其次要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规划引领、示范先行,开展“制氢、储氢、输氢、加氢、用氢”项目建设,并建立完整的小试-中试-首套示范-产业化应用的创新体系;最后,还需要多渠道资金支持,通过设立氢能产业引导基金、银行贷款、公司上市等形式,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着眼未来,陕西氢能坚持“规划引领、谋定而动”的原则,建立了“1+11”发展规划体系,即由1个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和11个具体专项规划构成。黄晔说:“这个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公司主要业务和重点工作全覆盖,从各项业务板块对公司在全省氢能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作出部署,全方位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将助推陕西传统能化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有效推进。”
“今后,我们将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领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统筹氢能供应、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整体布局,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氢能产业各类资源,积极践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科学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探索成本更低、安全可靠的氢能发展路径,全方位构建氢能产业生态,构建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发展局面,推动全省氢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黄晔信心满满地说。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能源报,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为促进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株式会社电装(以下简称“电装”)加速技术开发,计划从7月起在广濑制作所启动制氢、用氢的试点项目。该项目将利用电装自主开发的SOEC设备*1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造绿色氢气,并在功率卡*2试制样品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以验证所制造的绿色氢气的应用。
2023-11-16 电装公司
9月17日,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布局发展氢能“制储输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氢能产业链。
2023-11-14 LGGC碳视角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房地产产业下行,汽车产业又面临燃油车和能断裂风险,和石油公司市场被分割的压力,而电动汽车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很难独立承担未来汽车工业的未来,可能出现消灭了燃油车却无法弥补燃油车的损失的经济效应,也提升不了交通车辆的社会效应。氢能既有复兴传统产业的功能,能够兼顾传统汽车产业与能源产业的渐进式升级,还能带动能源系统的安全性、智能化、和低碳化,是可以预期规模最大、产业带动性最强的未来产业。
2023-11-14 产业观察者 郑贤玲
2024-11-02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1-20
2024-10-26
2024-11-05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