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有投资者提问宁德时代钠电池进展如何?成本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如何?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已经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只要能形成规模化应用,钠电池的成本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钠电池和锂电池工作原理和结构类似,两者的组成成分均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分别依靠钠离子和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电能存储、输出。相比于锂电池,钠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低一些,但安全性能和耐低温性能更好。
详细内容: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发布了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
曾毓群当时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宁德时代于2023年宣布,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推出电池品牌“ENER-Q”,就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AB电池、M3P等多种构型电池展开合作。
2024全年,宁德时代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综合毛利率24.4%,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达到970亿元;现金储备充裕、期末货币资金超3000亿元。
宁德时代还称,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公司LFP、NCM产品中的出货占比将从去年的30%~40%提升至60~70%。骁遥电池自去年底发布以来,已在30余款车型上搭载。
钠电池的发展逻辑及宁德时代的技术进展
一、发展钠电池的核心原因
1、资源与成本优势
钠资源丰富:钠是地壳中含量第六的元素(约2.3%),分布广泛(如海水、盐湖),远高于锂(0.0065%)。锂资源集中于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澳大利亚,供应链易受地缘政治影响。
材料成本低:钠电池正极可采用铁、锰等廉价金属(如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蓝类似物),负极可用硬碳或无烟煤衍生碳,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钠成本低于锂盐(六氟磷酸锂)。
无需铜箔集流体:钠电池负极可采用铝箔(锂负极需铜箔),进一步降本。
2、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
热稳定性高:钠电池在过充、针刺或高温下更不易发生热失控,适合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如储能、低速电动车)。
低温性能优异:钠离子在-20℃下电解液中的离子电导率比锂高30%以上,低温容量保持率显著优于锂电池。
3、互补锂电池的规模化需求
锂资源难以满足全球电动车和储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锂需求超200万吨,当前产能仅约50万吨)。钠电池可填补中低端市场(如储能、两轮车、A0级车),缓解锂资源压力。
4、供应链复用性
钠电池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高度兼容(如涂布、卷绕、封装),宁德时代等企业可快速复用现有产线,加速产业化。
二、宁德时代钠电池技术进展
宁德时代于2021年发布第一代钠电池,能量密度达160 Wh/kg(接近磷酸铁锂电池的180 Wh/kg),并计划通过第二代技术进一步优化性能。
1、技术路线选择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如NaₓMnO₂):能量密度高,但循环稳定性需优化;
普鲁士蓝类似物(如NaFeFe(CN)₆):理论容量高,但结晶水问题需解决;
聚阴离子化合物(如Na₃V₂(PO₄)₃):循环寿命长,但能量密度较低。宁德时代可能采用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蓝的改性方案,结合包覆、掺杂技术提升稳定性。
负极材料:采用硬碳(成本低于石墨),通过前驱体优化(如生物质、树脂基)提升首效和容量(当前可达300-350 mAh/g)。
电解液与隔膜:开发适配钠离子的新型电解液(如NaPF6/EC-DMC),优化SEI膜形成;隔膜沿用锂电池技术。
2、性能突破方向
能量密度:第二代目标或提升至180-200 Wh/kg,接近铁锂电池上限。
循环寿命:第一代循环次数已超3000次(储能要求>5000次),需通过正极结构稳定性和电解液配方优化延长寿命。
快充性能:钠离子扩散系数高(比锂高30%),理论支持更高倍率充放电,宁德时代可能结合CTP(Cell to Pack)技术优化散热设计。
3、产业化布局
宁德时代已与奇瑞、哪吒等车企合作测试钠电池车型(如A00级电动车),并与储能客户推进示范项目。
通过规模化降本(目标<0.5元/Wh,较铁锂电池低20%),抢占储能和低端电动车市场。
三、挑战与前景
1、技术瓶颈
正极材料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平衡;
硬碳负极的规模化一致性控制;
电解液与电极界面的长期稳定性。
2、市场定位
短期内钠电池难以替代锂电池,但可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宁德时代或将钠电池与锂电池混搭(AB电池方案),提升系统性价比。
3、行业影响
宁德时代的技术突破将加速钠电池产业化进程,推动锂/钠电池“双轨并行”的能源存储格局,降低中国新能源产业对锂资源的依赖。
总结
钠电池的发展是资源、成本和安全需求驱动的必然选择,宁德时代凭借材料体系创新和工程化能力,正推动钠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其第二代钠电池若能在能量密度和寿命上接近铁锂电池,将重塑中低端动力和储能市场格局,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电池行业的领导地位。
本文内容来源于汽车工艺师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3月16日晚间,A股“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603776.SH)发布公告,宣告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孙继胜正在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股权转让完成后,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将成为永安行实际控制人,杨磊及上海哈茂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9.67%的股权,总代价为6.69亿元。随后,永安行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向上海哈茂发行不超过7181.94万股的股票,杨磊及上海哈茂的股权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8.21%,定增的总额不超过8.4亿元。为了牢牢掌控永安行的控制权,杨磊及上海哈茂的资本运作成本近15.1亿元。
2025-03-18 公开信息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掀起一场能源革命的浪潮——15个规模化绿氢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338亿元的"一号工程"煤制烯烃项目正式开工,千亿级投资构筑起全球最大的绿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矩阵。这里不仅坐拥3900亿吨优质煤田,更通过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与电解水制氢技术,将黑色能源与绿色氢能深度融合,开创了"煤化工+绿氢"的全新产业范式。从煤制烯烃到天然气合成,从氢能矿卡到绿氨掺烧,准东正用清洁氢能这把金钥匙,打开现代煤化工低碳转型的大门。
2025-03-18 煤化工网
3月17日,二级市场上的比亚迪股价上涨1.15%,报380.25元,市值达到1.16万亿元。同日,宁德时代股价下跌2.29%,报256元,市值为1.13万亿元。
2025-03-18 储能前沿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17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