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广泛
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广泛,燃料电池为初期应用主要突破口。氢能产业是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涉及领域包括新材料、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新的产业链。氢能应用场景广泛分为交通、工业、发电和储能四个方向。目前由于氢能技术尚处在发展时期,其储运问题、应用稳定性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目前交通领域是氢能初期应用的主要突破口,也是商业化应用前景较为清晰的市场。未来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制氢成本的不断下降,氢能在工业、发电和储能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想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据统计,我国目前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0亿吨左右,已达到全球年排放总量的25%左右。目前,在我国所有碳排放量中,发电(供热)的占比为45%,工业占比39%,交通占比10%。而发电(供热)的主要终端消费者为工业(64.6%)和建筑(28%)。根据碳排放交易网,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为工业(68.1%左右)、建筑(17.6%左右)与交通(10.2%左右)。
图 1 不同领域碳排放量占比
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减少CO2的排放,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源头上减少CO2的排放。氢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均有大规模取代传统能源的潜力,在工业领域,氢能可代替传统的燃料参与炼钢,可参与化工行业的多个环节;在建筑领域,氢能可掺杂进天然气中作为日常能源来源,可代替传统燃料进行供暖;在交通领域,氢能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用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公交车,氢燃料电池叉车,氢燃料电池飞机以及氢燃料电池船只等多种交通工具。氢能可以从多个领域极大地减少CO2排放,具有优良性能,特别是在某些难以利用清洁电力深度脱碳的领域,例如锂电池替代能力较差的重载交通领域、利用灰氢的传统炼化、合成、炼钢等领域的深度脱碳。
02交通领域
在交通领域,氢能主要应用于氢能源汽车、重型机械、飞机船舶等方面。氢动力汽车是氢能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氢的热能高,每千克氢能产生33.6kW/h能量,是汽油的2.8倍,且氢的燃点很低,火焰的传播速度较快,比汽油汽车具有更高的燃料利用率,也不会排出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我国的氢能应用遵循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先于乘用车发展的特点,在产业补贴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的应用领先于其他氢燃料电池车型。
图 2 我国交通领域氢能应用概览及企业推荐
03工业领域
氢能利用是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实现路径。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落地,氢能产业不断获得国家政策的加持,氢在多个难以脱碳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正备受关注,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传统的冶金、水泥、化工等难以脱碳的领域,除来自国家碳减排政策越来越大的压力外,欧美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能源和绿色产品壁垒也已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和销售,而这类传统工业领域要达到减碳的目的,用氢能、绿电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唯一的选择。
工业部门用氢需求大,因此能够以规模效益来降低氢能供应链成本;同时,工业企业决策相对集中,可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率先行动,并带动全社会氢能发展。未来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氢能炼钢、绿氢化工和天然气掺氢将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在工业领域,氢能将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预计2050年工业领域氢能需求将超过3500万吨,其中氢冶金用氢可望达到1000多万吨。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氢冶金技术可助力实现不同程度的减排,成为钢铁绿色发展的重点之一。氢冶金主要包括高炉富氢还原炼铁和氢基竖炉直接还原两类。其中,前者用氢气代替部分焦炭作为还原剂,可实现10%以上的碳减排幅度;后者采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转化为直接还原铁(DRI),再通过电炉冶炼,可实现50%以上的碳减排。
氢能冶金。氢能冶金是金属冶炼行业碳减排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钢铁领域。钢铁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主要国家或经济体制定了碳减排目标,钢铁企业纷纷进行减碳技术研究,以应对已经到来的碳减排挑战。
炼油加氢。在炼油过程中,需要使用氢气对油品进行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处理除去杂质,提高中间馏分油的精收效率,以获得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氢化工。氢能可以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升级,由燃料向原料彻底转变,杜绝了将煤炭作为原料使用时中间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煤炭作为原料利用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用绿氢耦合煤化工产业,可实现压煤减碳、节能降耗的目标。用于合成氨、甲醇,合成甲烷等工业原料和燃料。
水泥煅烧。水泥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制造材料,但水泥厂通常都规模小、分散且资金不足,要敦促它们为人类的福祉服务十分困难。在印度和非洲等地,水泥(与水和骨料混合以生产混凝土)的需求势必飙升。这意味着还将生成巨量二氧化碳。氢能作为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可以用于水泥煅烧。
陶瓷产业。建陶产业一直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是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在“双碳”的战略目标之下,氢能无疑为陶企的脱碳之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目前,包括蒙娜丽莎、科达、萨克米、Porcelanosa(宝路莎)等国内外多家头部陶企已启用氢能的相关应用和研发,国内几大窑炉公司也将氢能等非化石燃料作为窑炉能源替代的研究方向。
04储能领域
氢储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规模化储能技术,可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用户冷热电气联供、微电网等场景等诸多场景。例如具备快速响应及启停能力的电解制氢系统,在用电高峰时可用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电解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用于构建微电网系统,进行氢、热、电联供,实现偏远地区可靠供能。
图 3 氢储能应用场景
国内氢储能技术目前还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国内首个兆瓦级氢储能项目2022年7月6号在安徽六安投运,工程采用单槽250千瓦四槽并联控制技术,应用国内首个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额定制氢功率下产氢量220标方/小时,系统制氢能效达到85%。
张家口200MW/800MWh 氢储能发电工程2021年11月13日通过专家评审。其中整个发电区是由80套大型电解水制氢装置、96套吸放氢金属固态储氢装置、384台640kW燃料电池模块、以及逆变、升压电气设备组成的大型制氢储氢、发电系统。该项目计划2023年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氢能在大规模储能调峰应用场景迈出实质性一步。
图 4 我国氢储能项目汇总(部分)
氢储能产业链:氢储能上游主要是氢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氢电解槽主要生产企业有考克利尔竞立、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等,质子交换膜主要企业有科恒股份、南都电源等;中游建设承包方面主要有国家电网、中国能建负责,制氢储氢方面国家电网也负责氢储能电站的运行,同时安泰科技、巨化集团等在制氢储氢方面具有知识储备;下游发电侧包括国家电网、东方电气、南都电源等企业,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发电;电网侧氢储能作为清洁绿色的能源可以进行氢、热、电联供,实现偏远地区可靠供能。氢储能整体产业链重叠度较高,例如国家电网、南都能源等企业产业链多处均有参与。下游用户侧主要是参与微电网调节功能,主要参与企业是安思卓新能源。
05建筑领域
氢能可以用于建筑的供暖和热水。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依靠燃煤、燃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氢能的燃烧只会产生水和少量氧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将氢能应用于建筑的供暖和热水,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氢能可用于建筑的储能。建筑的能源需求存在时段性和季节性变化,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储能方式来平衡能源供需。氢能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备氢气,再将氢气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能源储存和利用。
本文内容来源于:嘉兴市长三角氢能产业促进会 ,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4-11-02
2024-11-07
2024-11-20
2024-11-05
2024-11-12
2024-11-16
2024-11-07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