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根据双良集团官微消息,近日,全球大型绿氢项目即将在澳大利亚北部开工建设,双良集团执行总裁马福林、双良节能旗下双良氢能源总经理王法根受邀出席活动,见证澳大利亚的绿氢产业化进程再启新篇,并与开发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图源双良集团
据悉,开发方是一家具备大型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及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北京、新加坡等地设有业务机构,在能源转型领域深耕30余年,通过资本管理、项目开发、行业咨询等,为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据介绍,该项目是目前澳洲最大、进展最快的全离网光伏制绿氢项目之一,规模可达10GW,总投资高达100亿美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绿氢超过50万吨。项目定位全球最具规模的开放氢能平台,将依托澳洲、日韩、中国,打通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其中,绿氢资源来自澳大利亚,下游需求来自日韩,设备等生产力则来自于中国,打造“氢能绿三角”。
项目核心制氢设备是碱性水电解槽。双良最新款碱性水电解槽,拥有“安全可靠、大标方、宽负荷、高电密、低能耗”等优势,最低运行负荷10%,热启动时间≤10s,更适应绿电应用场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签约,展示出双方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之间的初步合作将为双方建立关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满怀信心地建立长期战略联盟,专注于本项目和澳大利亚及其他地方的其他绿氢项目中使用的电解槽和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供应。
在氢能源领域,双良绿电制氢产业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2022年正式进军氢能行业以来,双良先后成功下线首套1000Nm³/h绿电智能制氢系统,建成绿电智能制氢装备一期项目,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2023年9月8日,双良自主知识产权2000Nm³/h的全新一代电解槽成功下线,采用高电密设计,具备安全、专业、长寿、低耗和智能等5大特点,具备了极宽且安全、稳定的运行负荷范围,热启动时间10s,最低运行负荷20%,实现了绿电应用场景下设备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适应绿电负荷波动等创新突破,在不同电密下的电耗优于行业水平,具备了显著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月31日,双良JSDJ S1系列碱性水电解槽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经第三方检测,JSDJ S1-1000/1.6型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样机的氢气产量1001.23m³/h(直流能耗4.04 kWh/Nm³@3000A/m²),气液分离出口氢气纯度99.99%,热启动时间10s,最低运行负荷20%。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1月,双良电解槽出海,在氢能领域斩获首个海外订单,中标4000Nm3/h绿电智能制氢装备。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锐力量,双良展现了其在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的强大潜力。
3月2日,江苏双良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双良氢能源”)与青岛质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互惠互助、发展共赢”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碱性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的技术互补优势,共同推进绿氢产业健康发展。
3月27日,双良举行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开工仪式。据了解,此次开工的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总投资5.8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绿电制氢装备700台套,加上前期项目,双良将具备1000台套年生产能力。
目前,双良已经形成以绿电智能制氢系统为核心,面向煤化工、石化、钢铁、冶金、合成氨等工业领域与民用领域加氢站,推出了全生命周期绿电制氢解决方案。
未来,双良将不断完善供应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制氢产品迭代更新,不断降低制氢成本,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贡献应有力量,向着“健康双良,国际双良,始终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集团”的愿景不断前进。
2024氢能“出海”:业务增长新探索
近年来,国际氢能市场对产能、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氢能产业高速发展,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前,国内氢能企业出海主要有三种模式:
产品/服务出海。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输出到海外市场,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在氢能领域,企业可以将电解水制氢设备、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汽车、加氢站设施、测试与检测设备等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同时还可以提供氢能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服务。
供应链出海。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采购资源,与其供应链企业共同出海投资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以碱性电解水制氢领域为例,除了系统厂外,配套如气液分离、纯化系统以及隔膜、电极、极板等零部件企业也协同出海。
商业模式/解决方案出海。企业将整体的商业模式或解决方案输出到海外市场,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氢能领域,企业可以提供包括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应用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海外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中,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解决方案出海是当前大多数企业“出海”的选择方式。2024年来,国内多家氢企“出海”皆有所得。
全球氢能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事实上,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当前,国内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标准认证方面,主要表现在国内外的标准有差异。国内的氢能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相对国际标准存在过时、缺失等问题,以致于一些国内主流技术产品不符合国外的标准;技术竞争方面,国外欧美氢能方面研究起步较早,比起国内有更加完备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国内氢能的研究发展依旧任重道远;政策方面,贸易壁垒、补贴差异等存在会导致对氢能产品产地进行限制,增收税额,本土企业在当地政府补贴支持下对海外企业形成成本优势。
随着行业的日渐成熟,"出海"探索新业务或将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开拓海外市场视为自身"进阶之路",这也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将会成为未来国内氢能企业的新增长曲线。
本文内容来源于:全球氢能、双良集团,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4-11-02
2024-10-23
2024-11-07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6
2024-11-20
西门子作为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先驱,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近期对西门子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化工行业总经理徐一滨、过程工业软件部中国区总经理孟广田博士以及西门子氢能业务拓展经理李想 ,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氢能行业发展看法、化工行业跨界氢能“新赛道”的破局之道以及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作者:吴梦晗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