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炼化海河路加氢站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获得“碳中和”证书,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打造国内首座“碳中和”加氢站,开创了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典范。
图:青岛炼化海河路加氢站
图源:中国石化报
据了解,青岛炼化自2021年已累计为氢能公交、氢能重卡等应用场景供应高纯氢超800吨,依托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和光伏绿电一体化优势,青岛炼化将启动交通用绿氢生产项目,力争在氢能交通领域率先实现绿氢替代。
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氢炼化和氢能交通业务,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其中在加氢网络布局方面,中国石化凭借其超过3万座的加能站网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发展战略规划,到2025年,中国石化将建设1000座加氢站,形成总加注能力达到12万吨/年的加氢站网络。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
中国石化2024年业绩报告:
2025年3月23日,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每股盈利人民币0.404元。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预计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
油气当量产量515.35百万桶,天然气产量14004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天然气全产业链盈利创历史新高,境内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44%;加工原油2.52亿吨,煤油产量同比增长8.6%,PX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成品油总经销量2.39亿吨。
充换电、氢能、生物燃料、CCUS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加气站超千座、充换电站超万座。
公司首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同时,董事会审议并通过新一轮回购授权议案。2021年至2024年,公司回购股份金额共人民币86.35亿元。
在2024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赵东回应公司在氢能产业链布局及商业化情况时表示,2024年公司加氢站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在目前所经营加氢站中,部分负荷较高、毛利较好的加氢站可以盈利。但在交通领域,当前氢燃料汽车整体保有量和实际运营量仍然较少、单车行驶里程较低。未来,随着氢燃料车保有量和运营量不断增长,加氢站加注量会逐步提升,同时加氢站建设运营和成本将持续下降,有利于加氢业务经济性持续提升。
在绿色低碳方面,中国石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推进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启动“万站沐光”行动,二氧化碳捕集量同比增长20.1%,甲烷回收量同比增长9.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9%。氢能、生物燃料、CCUS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建成遍布全国的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
在成品油销售业务方面,中国石化顺应市场变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和网络优势,精准开展客户营销,高标号汽油销量持续增长,累计建成加气站超千座、充换电站超万座,推进氢能交通稳步发展,开拓境内外低硫船燃市场,船加油经营量世界第二,非油业务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成品油总经销量2.39亿吨。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石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能源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层和超深层页岩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突破,动物疫苗白油、超高压变压器油等特种油品实现应用,全球首套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装置建成投产,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乙烯工厂建成投用,国内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建成。全年申请境内外专利9666件,获得境内外专利授权5550件。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石化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5年2月26日,亿华通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氢能”)的100%股权及资产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2025-03-04 碳索氢能网
电解水制氢设备是近年来比较热的赛道,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或者企业涌入。但是目前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的“卷”也是比较严重。那么现在开始布局电解水制氢设备行业还有多少机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近比较热的DeepSeek是怎么回答的:。
2025-02-18 氢能学习笔记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17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