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北分公司成功中标国内标志性绿氢高压力长输管道工程——内蒙古达茂旗至包头市区氢气管道项目勘察设计,进一步彰显了华北分公司在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
项目全长约190公里,气源来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生产的绿氢,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输送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高纯度氢气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长距离、大规模、低成本运输,向着全面打通蒙京津冀、蒙陕、蒙宁、蒙辽等多条绿氢外送通道,满足汇集绿氢资源、联通消纳市场管输需求,不断提升绿氢输送能力迈出坚实一步。
项目建设情况:
2024年输氢管道方面动作频频,2025年,国家与地方发布多项政策支持输氢管道建设与试点应用,从开年至今,多个项目与技术取得进展,这些项目建设里程将近6800km,工程规模堪称很大。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高纯度氢气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长距离、大规模、低成本运输,向着全面打通蒙京津冀、蒙陕、蒙宁、蒙辽等多条绿氢外送通道,满足汇集绿氢资源、联通消纳市场管输需求,不断提升绿氢输送能力迈出坚实一步。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风光制氢及配套输氢管道项目一体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拓宽氢能的应用领域,有效增强企业抗风险韧性,并显著提升氢能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我国的输氢管道建设情况
输氢管道,作为氢能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稳定输送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仅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并带动下游氢能产业链发展,还对氢能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截止目前,国内首条掺氢长输管道已在2024年11月投产,包—临管道项目总投资9.1亿元,主干线全长约249公里,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3.93亿立方米,增压后可实现20亿立方米/年。
除此以外,2024年还有12个输氢管道项目取得进展,就公开数据显示,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国将拥有长达2363.77km输氢管道。
多项输氢管道专利技术 助力发展
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在输氢管道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
仅2025年3月获得输氢管道专利的企业就涉及中国能建、气电集团、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等企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大口径管道焊口组对工具”的专利;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种输氢柔性管道及氢气泄漏检测方法”的专利;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天然气掺氢管道动态混合器”的专利;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氢气储存和混配输送系统”的专利。
2月,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掺氢天然气管道氢脆敏感性试验装置”的专利。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高压/高比例氢气输送的螺旋埋弧焊管”的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的 X60M 钢级高压输氢管道。这一成果突破了目前国内输氢管道最高钢级X52M的上限,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同时以 813 毫米管径、14.3 毫米壁厚刷新了行业纪录。
去年,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随动掺氢系统及其流量调节方法”的专利;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申请 “一种输氢管线钢 L360MH 及其生产方法” 的专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一种用于连接输氢柔性管道的接头配件”的专利。
这些技术创新为输氢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总结
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输氢管道项目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输氢管道将在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石油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2024年7月11日,华能新能源科左中旗“风光储+制氢”一体化200MW经济多元化示范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和外送线路林草批复技术咨询【重新招标】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华能通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2024-07-16 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编辑部整理
近日,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米东区建设点对点供电70万千瓦光伏制氢项目。
2024-07-13 北极星氢能网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金属裂解水蒸气制绿氢装置在其所属的辽河热采机械公司制造、调试成功,实现了绿氢制备、掺氢燃烧、纯氢燃烧的全过程稳定运行。
2024-07-12 全球氢能、渤海装备
2025-04-23
2025-05-08
2025-04-25
2025-05-08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15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