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眼下的储能行业便是这样。
时间回溯到两个月前,第一次有“唱衰储能”的声音流露时,大家还尚未认真。毕竟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8.63GW/17.72GWh,接近历年累计装机总和。储能的火焰正盛,谁会甘心承接突然的冷水。
直到四季度储能市场厮杀开始,日益病态的价格战、产能过剩、电站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行业的寒意正式逼仄而来,产业链各端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大家才一致接受了“储能寒冬”的说法。对于此时的我们来说,相比“急刹车”,继续无序前进才是真的错误。
1 储能,哀鸿遍野
一时间,储能被套上了寒冬“氛围感”。
几乎各类储能会议都绕不开谈论订单下滑、价格内卷等问题。近日,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就坦言,储能行业短期风险尚存,行业正在经历调整期。
(1)储能需求量下调
欧洲户储市场今年尤其“降温”明显。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户储爆发。吸引大量供应商涌入其中,导致进入2023年仍处在消库存阶段。且随着欧洲能源、电力价格回落,用户购买户储产品存在观望心态,叠加当地工人大规模游行罢工,严重滞后了户储安装进度。
美国市场需求也遇冷。随着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美国储能并网延迟严重的问题暴露出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阻碍美国大型储能市场的发展,影响电池需求量。
(资料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23年9月)
截至3季度末,基于储能市场的高景气和高增长预期,各大储能厂商都加入浩浩汤汤的“扩产潮”之中。
据储能盒子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季度末,储能厂商已公布扩产计划有87项,总投资5314.29亿元(部分项目含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储能电池及系统总计扩产产能超900GWh。
近两年,储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吸引了各路“玩家”入局。据不完全统计,仅A股今年以来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宣布涉足储能行业。随着各类企业的涌入,行业也从不久前的“蓝海”变为目前高度竞争的“红海”。
此前,业内预测的大概是在2024年上半年。但是今年四季度就有电芯企业喊出了0.45元/Wh,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都低至0.9元/Wh,直流侧低至0.66元/Wh,这样的价格几乎是比照着年初对半砍,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9月下半月,全球发生储能系统起火及爆炸事故8起,包括美国Valley Center储能项目电池储能单元起火、澳大利亚Bouldercombe电池储能项目起火、法国养鸡场光伏储能装置爆炸等。
锂电的安全隐患,以及储能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使得储能电站运行事故频发,可能会导致储能政策变动风险。
储能技术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将电能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将电能释放出来,从而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稳定电网。
如若说光伏和风力发电的产业成熟让清洁能量来源成为可能,那么储能才是让电能得以保存的技术所在。基于此,储能的价值毋庸置疑。
仅在9月,国家及地方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58条。其中,国家层面一共出台了6项储能相关政策。其中,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的通知,该文件发布旨在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
地方层面,江苏、广东、广西、浙江、湖北、山东、重庆、贵州、河南、四川、云南、安徽、福建、河北、湖南、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天津、新疆21个省市发布储能相关政策52条。
-
在新能源配储方面,广西提出优先开发接入和消纳条件好、接入点配电网不需改造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分散式风电项目原则上可不配置储能。
-
浙江则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并网的近海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按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其中,对于已落实储能自建承诺的项目按实际配置容量、时长折算抵扣,不足部分需另行配置。鼓励存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上述原则配置。
-
江苏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不再按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区分配套建设新型储能比例,均应按照功率10%及以上比例配套建设新型储能(时长2个小时),配套的新型储能可结合项目就近布局,也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选址建设或租赁。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时间不得晚于所配套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时间。
近期的装机数据也印证着储能产业的稳中向好。根据CCTV13《朝闻天下》栏目的报道,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投运项目数量达850个,是2022年同期的两倍多。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20GW,其中,2022年装机量为13.1GW,2023年上半年装机量为6.9GW。这一数据表明,储能产业正迅速扩展,为能源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解决方案。
没有上文论述过的市场竞争,很难推动储能市场过渡到以产品技术革新为主导的时代。所以储能的短暂遇冷,从某种视角看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就像初冬时你吸入的第一丝冰凉的空气,这感觉让人清醒与振奋。
所以盒子还是认为,储能所遇并非寒冬,而只是高调的缓冲。这让行业和企业得以有时间去喘息、思考及纠错;也将消除劣质产品,加速产品性价比的提高。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是为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有两点需要参与企业做得更好。首先是产品性能升级,打造自身产品的时代话语权。小体积、大容量是新型储能追求的目标,随着产品功率密度的提升,安全性也成为产品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储能系统应能够实现极早预警、精准识别、精准定位和无线扩容等优点,为用户带来更高的赋能价值。
其次是开拓新兴市场,在过去一轮市场竞争中,中美欧是主要市场,目前三大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就以中国市场来说,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新增储能系统的利用率不足50%。产业增长来自新兴市场,如亿纬储能市场总监叶婉柔所言,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市场需求都在高速增长。
在风云变幻的储能市场,如果感到迷惘,不如先看看头部企业们的动向。
10月24日,天合储能于安徽滁州举行新品发布会,重磅发布了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和工商业储能系统新品Potentia蓝海;
10月26日,阳光电源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大型储能系统PowerTitan2.0;
10月26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储能子公司e-STORAGE签署供应合同,将为DEPCOM Power和Tucson Electric Power (TEP)公司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储能项目提供1吉瓦时直流电池储能解决方案。
10月26日,欣旺达动力与日本最大的储能电池企业Power-x在日本东京车展上举行了隆重的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共同开发和推广先进的储能电池产品,加速推动日本及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新篇章。
下半场,这些产业链的领军企业纷纷在储能赛道上挥剑起舞,并且都向着更好服务市场,赋能客户高省心、高专业、高质量的用户体验的方向前行。
“内卷”旋涡只会威胁没有真正实力的企业,这场风暴过去,要么出局,要么站在新天地。无论是头部、腰部抑或刚起步的储能企业来说,都应该保有激情,奋力冲刺。
不知何时起,人们似乎都陷入盲目造神、匆匆毁神的怪圈,并乐此不疲。
喧哗的时代如是,更何况漂浮在长河上的储能行业。在此,盒子认为大家都应秉持多一份耐心、理性和激情,向着未来同频发力。储能会成为根植于新能源土壤上的艳红玫瑰。
本文内容来源于:储能盒子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