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8月10日,全国首个港口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投用。
该项目依托港区4台6.7兆瓦风电设备,建设一座500千克/12小时加氢站,一座200立方米/小时电解水制氢站。加氢站日常可储备300千克压缩氢气,有效满足港区1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每日用氢需求。制氢站设有电解槽和分离纯化装置,年产绿氢90吨。渤海湾港积极探索港口氢能应用创新模式,将风电“弃电”转化为氢能,每年可消纳绿电500万千瓦时,有效降低制氢用电成本165万余元。
其中,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投用的示范项目提供了加氢设备。该设备凭借多项技术专利,在降低能耗、提高电解效率、增强安全防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突破,比传统水电解制氢成本下降20%,系统寿命提升30%,冷启动时间节省30%。
目前,潍坊正积极拓展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拥有潍柴集团、奥扬科技、豪迈科技、海氢能源、山东海化等氢能相关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以潍柴为龙头,涵盖氢源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系统集成与测试、整车生产与销售、车辆示范运营的氢能产业链条。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4月18日消息,近日,随着最后一台风电机组基础顺利完成浇筑,中国大唐集团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主体工程进入收官阶段,项目即将全面投产。
2025-05-09 光储氢电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04
2025-08-23
2025-08-13
2025-08-08
2025-08-23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