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开幕次日,“关于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如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在论坛上表示,新型能源转型的核心是技术转型和提升,未来氢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将新能源转化体系设计为既产电又产氢,提高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
郭烈锦表示,当前新能源体系缺少将不连续和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储存下来的二次能源。作为能量的载体和物质转化的单元,氢在几十年科学研发过程中脱颖而出,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能源法,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未来氢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目前,将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含碳废弃物等作为原料,用清洁、不排碳的工艺生成氢的技术已经成熟,且成本较低,比如煤炭超临界制氢1公斤成本不到10元。相对于含碳物,绿电制氢的效率更低,郭烈锦分析,当前最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仅能将20%太阳能转化为电,如再将这部分电用于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不超过10%。
因此,郭烈锦建议,在能源利用上,应把太阳能光电效应、光化学效应和光热效应等结合起来,设计新能源转化体系,既产电又产氢,将太阳能利用效率提高到30%~50%甚至以上。他以新疆塔城一示范工程为例,该工程利用太阳能的光热电耦合分解当地的盐碱水制氢和淡水,从太阳到氢效率可达15.6%。
同时,郭烈锦也认为,这样的利用系统也能解决氢能储存成本高的难题,地球70%表面被水覆盖,只要有水、太阳,就能因地制宜将电和多种能源融合在一起,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氢,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基本需求。
本文内容来源于南方都市报等公开信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整理,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新能源网站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sprocess)详细沟通。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掀起一场能源革命的浪潮——15个规模化绿氢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338亿元的"一号工程"煤制烯烃项目正式开工,千亿级投资构筑起全球最大的绿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矩阵。这里不仅坐拥3900亿吨优质煤田,更通过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与电解水制氢技术,将黑色能源与绿色氢能深度融合,开创了"煤化工+绿氢"的全新产业范式。从煤制烯烃到天然气合成,从氢能矿卡到绿氨掺烧,准东正用清洁氢能这把金钥匙,打开现代煤化工低碳转型的大门。
2025-03-18 煤化工网
3月17日,二级市场上的比亚迪股价上涨1.15%,报380.25元,市值达到1.16万亿元。同日,宁德时代股价下跌2.29%,报256元,市值为1.13万亿元。
2025-03-18 储能前沿
3月12日,恩捷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布公司半固态隔膜、固态电解质未来研发方向、固态电池应用前景等情况。
2025-03-18 北极星电池网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13
2025-03-17
2025-03-18
2025-03-13
2025-03-17
氢能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零污染高效能源,其稀缺性使得人们对其渴求不已。然而,能耗巨大的压缩过程以及极低温度下的液化环节,被视为通往氢能转型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在此背景下,氨成为热门的替代选项,尽管这种物质带有些许气味,但它有望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奇迹材料。
作者:Dominik Stephan
评论
加载更多